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五峰·重楼
3  4  
那时花开
“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
那些狗事
美构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2年8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 应晓红
那时花开
2012-08-15

  有一段时间,我们一伙高中同学经常相约聚餐,大家一边相聚一边重温过去的课堂,重温青春年少的时光,温馨和快乐溢于言表。同学之情沿着时间隧道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这种美妙的情感在我们中间慢慢地弥漫开来,大家聊得分外的兴奋,气氛和锅里的牛排骨、碗里的辣椒一样的温暖和热辣,我们聊着各自的生活,谈着趣事, 谈笑风生,意兴盎然,说不完的往事,聊不尽的话题……所有的点点滴滴,其中的幸福,唯当事者自知。

  同学的相聚,满足了我们心底温馨的怀旧情结,使我们感到自己不仅仅拥有一个现实,同样还拥有一部历史。在这部历史大书里,印有我们青春时代的照片。高中毕业十几年来,仿佛弹指一挥间,每天日常生活的碎屑和尘埃,都一点点降落下来,覆盖着我们的记忆,越积越厚,让我们的心,也越来越冥顽,越来越麻木与冷漠,越来越自私与窄小,越来越固执地在一个小天地里。我们全心全意地营造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不曾留下空白与同学们往来。如果真要找个什么理由的话,那就是,每个人就像个陀螺一样周旋忙碌于由工作、家庭、孩子组成的这个永远走不出的圆圈里,疲惫不堪,岁月就在忙碌与疲惫中溜走了,留下了一个空空如也的自己。自从毕业的那天起,我们如空气般消融在城市的角角落落,然后我们用青春热情和智慧在各自的天地里变换着螺旋着成长着进步着,直到青丝变成白发。

  吃过晚饭,一个人想出去走走,不经意间,走过正在拆迁的解放街,来到了永二中(现已是永康中学),站在再熟悉不过的母校门口,忽然有一种特别的感伤涌上心头,在这里,我和同学们朝夕相处,携手追逐心中的梦想,人的一生中能有多少人能朝夕相处,寄心于三年之中?

  走进学校,高高的科技大楼,宽宽的操场,停放自行车的车棚,似乎一切景物应犹在,只是,我们奋斗了三年的教学楼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站在灯火通明、安安静静的崭新的教学楼前,我想起了胡岩火老师标志性的白衬衫、上课时的口头禅,想起了周超如老师的招牌动作,想起了黄广东老师的期许眼神……

  时至今日,我仍感叹于周超如一个平凡的语文教师,竟有这样的远见卓识,给学生营造一方如此开阔畅达的空间让其自由地发展;可以抛开尘世的浮躁,一如地保持一颗平和、澄净的心,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居然有如此的力量,伴随他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和激情的手势,让语言文字散发如此的魅力!仍记得,周老师布置的作业:按需选择,不限内容,每周保证一篇原创作文,被我们俗称为周记。

  感动于黄广东老师的人生格言:“得道多助”,和他的工作誓言:“教师就要站在讲台上”。前两年,黄老师在骑摩托车赶往学校的路上,被一辆拖拉机撞倒了,造成了脚跟骨折。医院开了3个月的病假条,他只休息了两个星期,就坐着轮椅重新上了讲台。作为化学教研组长,黄老师那种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让我受益终身。

  老师,是你们在诗句的解读中,教给我们人生的哲理;是你们在自然法则的阐述中,向我们道明生命的法则;是你们在函数几何的解析中,为我们解析人生几何。我们就是用您给予的那份爱来温暖人间,用您给予的那盏明灯来点亮人生黑暗的角落。

  轻轻地来,再轻轻地走,不打扰这里和我当年一样苦读的学弟学妹们,当我走出校门口时,我又忍不住回过头来,再看一看我的母校,我把我的青春激情埋藏在这里,却载着沉沉的感恩走在人生的征途中……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五峰·重楼 15 那时花开 2012-8-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