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五峰·重楼
3  4  
那时花开
“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
那些狗事
美构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8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
■ 胡松植
2012-08-15

  在读诗过程中,我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初读之时觉得很有道理,可仔细想想,事情好像并非完全那样,感到有点“似是而非”。譬如杜甫的《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毫无疑问,这是超一流的好诗,也是杜甫五言绝句中最好的一首。可感觉之下,好像有什么地方并不那么十分妥帖。譬如,“失”字的歧义;又譬如“名成八阵图”的“成”。先不说“失”,就这个“成”,我觉得就有点“似是而非”。何以此谓呢?“名成八阵图”,直接从诗句解读,就是“成名于八阵图”或显赫之名“由八阵图成就”。可实际是,帮刘备从“白手起家”到“三分天下”,诸葛亮早已大功盖世,名满天下,而那个时候陆逊还没有遭遇“八阵图”;而在其前的整个“功盖三分国”的过程中,好像也没有听说诸葛亮曾使用过什么神鬼莫及的“八阵图”。杜甫说的“八阵图”,是夔门附近长江边上由六十四堆石头(按八八六十四卦卦位堆砌)组成的“石阵”,是诸葛亮算定以后东吴要来犯蜀“备用”的。因此说诸葛亮“名成”于有点类似传说的“八阵图”,似乎有点“似是而非”。

  我们再来看一阕秦观的绝妙好词《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同样毫无疑问,也是超一流的而且是秦观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可细读之下,好像也有点“似是而非”的地方,就是那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何以谓之?我们先看,“金风玉露”是什么?就是秋风,就是露水。那么,为什么“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呢?这秋风与露水的“相逢”,与人间的“相逢”,有何内在关联,有何可比之处呢?或者说,它们的“相逢”,有何情意更深,抑情景更美,或困难更大等等方面的“想象空间”呢?当然,任最大的傻瓜也不会不知道,秦观在这儿说的是“牛郎”“织女”,因是“七夕”,刚是秋天,就直接用“金风玉露”来“借代”,是说“牛郎织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是诗,秦观用的是“诗的语言”。事实上,“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也确实要比“牛郎织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生动得多,诗意得多,优美得多,好看得多!可由于“金风玉露”本身并不蕴含“相逢”方面的“情感想象空间”,与真正的“郎女会”并无“双关”,因此,还是不免觉得有点“似是而非”。

  另一种情况,我却觉得是“似非而是”。先看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是何时人?晚唐。杜牧经历过“亡国”么?没有。换句话说,杜牧有“亡国之恨”么,应该没有。那么,他“泊秦淮”时遇见的“商女”呢?当然也是。由此见之,他说本来就没有什么“亡国之恨”的“商女不知亡国恨”,依情依理,都是说不大通的。

  但是,我又觉得大为有理。为什么?杜牧好言军事,洞悉时事,是一个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在国家存亡上,他是一位“先知先觉”者。也就是说,他已分明感觉到“大唐江山”行将不保了。可这一“亡国危机”大众不知,“商女”不知,大众喜欢听被认作“亡国之音”的《玉树后庭花》,“商女”也就媚众唱这“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而在杜牧听来,就不免感慨叹息。因之,这“貌似”无来由甚至带点“责怪”的感慨叹息,在杜牧看来也就再合情理不过了。唯其如此,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也才能更深刻、更深沉地表达出来。

  我们再看看苏东坡的那阕《蝶恋花》,词中的那句“多情却被无情恼”。

  再背一下:“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很显然,从闻到“佳人笑”到“笑渐不闻声渐悄”,中间是有一段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墙外行人”也显然只是在“墙外道”上徘徊,偷听,欣赏,而没有作“扒墙偷看”之类的勾当。因为“佳人”们分明不是“吓”跑的,而是玩够了之后自己“渐”而散去的。那么,“佳人”们既然什么都不知道,既不知道“墙外道”上有“行人”,更不知道这个“行人”如此的“想入非非”,只是自己玩,自己乐,自己笑,自己走,何来有情无情之谓,而说人家“无情”呢?不!有理!不是么,不正是这没来由的“无情”的埋怨,才更显出“行人”的“多情”,乃至“多情”到“一厢情愿”、“自寻烦恼”的地步么?这也不正是作为写“情”高手的苏东坡,之所以成其为苏东坡的奥妙之一么?

  唐突一句,相对而言,“似非而是”比之于“似是而非”,我觉得在艺术表现力上,好似还要稍胜一筹。

3上一篇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五峰·重楼 15 “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 2012-8-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