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化·五峰

最是梅子红时雨

  最是梅子红时雨

  □徐芝婷

  眼下,正是江南杨梅进入最喜人的成熟时节。

  “嗨吱-嗨吱-嗨吱-”江南街道永祥的梅农们背起了箩筐,扛上了竹梯,沿着祖祖辈辈走过的十多里山路,上岙、爬坡,撷取着大山慷慨的馈赠。经历了一年漫长的等待,这阳光和土地共同孕育出漫山遍野的丰硕果实,在绵绵不断的细雨中,缀满蓬蓬勃勃的绿叶枝头,宛若灼灼星火。很快,梅子红了的喜悦,传遍四里八乡,络绎不绝的人们争相在这个味蕾最丰盛的季节里相聚,回味着酸酸甜甜绵长的记忆和土地的情意。

  拈梅子入口,唇齿之间立即充盈清甜丰富的果汁和绵软细嫩的果肉,浓浓的新鲜汁水裹挟着酸中带甜、甜中含酸的味道,令人齿颊生津。很难有一种水果如杨梅一样,以清甜而不失酸甘、爽口而不失浓郁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也许,这正是江南和煦的微风、潮湿的细雨、肥沃的土地孕育出的果实动人之处。

  明末清初大戏剧家李渔独爱杨梅,撰《杨梅赋》,开篇即道:“南方珍果,首推杨梅。”杨梅别具一格的味道也让南宋诗人方岳同样赞不绝口,其《次韵杨梅》诗云:“筠笼带雨摘初残,粟粟生寒鹤顶殷。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诗人对其偏爱以及口腹之欲,千百年来在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中占据一隅,熠熠闪光。

  文人笔下婉转动人的珍馐之美,可从江南街道拱瑞下村出产的荸荠杨梅畅销不衰得以佐证。《永康地景赋》有云“拱瑞杨梅,恍如赤玉盘枝”,赞的正是杨梅成熟挂果时的丰收景象。拱瑞下杨梅历史久远,从南宋时期就成为朝廷的贡品。其外观玲珑小巧,圆润饱满、色泽紫红,酸甜适中,口感丰富,与其他产地的杨梅亦有所不同。独具家乡味道的拱瑞杨梅随着在外经商办厂求学的永康人轨迹,成为走遍天南地北的江南佳果。

  杨梅起源可追溯到河姆渡时代,有7000多年历史。经历了野生到人工栽培的阶段。浙、闽、赣、粤等12个省出产的杨梅有荸荠杨梅、丁岙杨梅、晚稻杨梅、大叶细蒂杨梅、早荠蜜梅、二色杨梅等近20个品种,不同环境生长而成各种风味。

  北宋王安石赠给主政时任江西袁州曹伯玉的诗中,对杨梅成长环境进行了细致描摹:“湿湿岭云生竹箘,冥冥江雨熟杨梅。”可见,优质杨梅所需的地理环境和生长条件:依山地带、无垠的翠竹、丛生的竹箘、蒙蒙的江雨。千年来,永祥的杨梅正是诗意地栖居在近2万亩的竹林之中,南北走向的低缓山坡和茂密丛林、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日照、自然净化的空气,都为杨梅喜阴喜湿的成长特性提供了绝佳的天然环境,汲取天地之精华,成为珍品。

  近些年,市政府加强对杨梅产地的山林、空气、水质自然生态的保护,杨梅种植面积扩展到了3000多亩。配套实施电力设施升级改造,大幅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让梅乡1万多居民都用上了放心电、满意电。永祥绿水环绕、青山常在,村民们办起了10多家民宿、农家乐,每逢节假日吸引无数市民前来观光游玩,成为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梅乡的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当梅子红了枝头,主播董宇辉说:“人间的美好,是三月的风、六月的雨,九月的云和十二月的雪。”六月的江南烟雨浸润着梅子的酸甜,洒落于江河湖汊,田间地埂,诗意了柳梢、拉长了情思,也慵懒了心绪,空气潮湿且闷热。此时,你会情不自禁挎上一只竹篮,戴一顶草帽,迎着细雨,去山间找寻清凉与沁甜。连绵的山峦在氤氲的云雾之中格外清新而巍然,田间小道、山野路边,无数盛开的栀子花,点缀着绿色的土地,与树梢间的杨梅交相辉映,煞是有趣,花香四溢了山林,梅子甜了心扉。

  烟雨飘过江南,醉了永康的山乡,也染甜了兰溪的杨梅。兰溪供电公司职工胡芳和志愿者们又来到屠妈妈家,帮忙采摘鲜果,制作杨梅果脯。10多年来,每到这个时节,她都会去帮助这位金华市首位角膜捐献者的老母亲采收200多株的杨梅树。今年,她在朋友圈里说,在邮政部门大力支持下,老人家的新鲜杨梅一天内就能送达北京。这无疑是让无数关心的人们都高兴的好消息。这人世间的美好,莫过于你的付出我们来回报,爱心的传递最能凝聚向善的力量。等熬过生活中的苦、欣喜品尝美好时,我们更应感恩和祝福在艰难岁月中默默付出的人们,那是社会前进的力量,也是给予我们勇敢向前的希望。

  酸甜生津的永祥杨梅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五峰 00007 最是梅子红时雨 2023-06-26 永康日报2023-06-2600007;永康日报2023-06-2600009;永康日报2023-06-2600008;永康日报2023-06-2600010 2 2023年06月26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