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化·五峰

螺蛳壳里的光阴

  螺蛳壳里的光阴

  □卢俊英

  春夏潮热多雨,溪流丰盈,“雨豪狭溪成阔溪,螺蛳蠼子澎澎肥”,江南人的餐桌又可以增添一道美味了。

  最早关于螺蛳的记忆,是父亲坐在小板凳上支着腿,把盛着螺蛳的海碗稳稳地放在膝盖上,我大约四五岁,颠颠地跑过去捏起一个塞嘴里跑开,嘬上老半天,直至变淡而无味才扔掉,再跑过去捏一颗。那时候不懂吃螺蛳要吃里面的肉,但是照样吃得很开心。父亲在偏远乡镇上班,难得回家,一家子团聚开开心心吃饭就足以令我们感到幸福了。父亲当过解放军,是我心中的英雄,我曾偷偷试着在膝盖上放碗,发现好难,由此愈发敬佩父亲了。沾了父亲的光,螺蛳从此给我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

  及至稍长,跟着阿发去小溪捉鱼,看到浅水处沙地上留着许多弯弯曲曲的线条,阿发说是螺蛳脚印,瞅准线条尽头挖下去必定有货。至今还记得抓着一把沙子摊开,看见掌心赫然一个大螺蛳的那份激动。此后玩水摸鱼就会带几个螺蛳回家,小鱼扔地上让鸡们抢着吃了,然后独独抓住那只最会下蛋的花母鸡,扳开鸡喙把螺蛳一颗一颗塞进去,再捋捋脖子帮它顺下,感觉那一天的贪玩更有了意义。

  夏天正午太阳最毒辣的时候,野外几乎没有人走动,天地间显得格外宁静,螺蛳出来了,伸着两根细细的触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前行。“螺纹如丝旋细细,左纽右缠文不同”,我站在温热的浅水里,静静看着螺蛳不知所云地写作文,远比在家被外婆按着午睡安逸多了。

  《本草拾遗》说螺蛳“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碎其肉敷热疮”。那段时间,我正迷中医中药,不胜雀跃想一试,马上找了处平坦的大青石,放个螺蛳努力砸下。壳碎了,螺蛳小小的肉体软绵绵毫无遮挡地暴露在阳光下,抽动着似乎想躲藏。那一刻突然很内疚。医者仁心,清热散毒的草本药物多的是,不是非得伤害这与世无争的小螺蛳。

  螺蛳的献身应该在餐桌上。美食家苏轼曾赋诗曰:“轻圆白晒荔,脆酽红螺酱。”大学里永康同乡小聚,钱包小胃口大的同学们在校外小店点酱爆螺蛳配啤酒,以吃诉衷肠。筷子夹螺蛳是技术活,嘬螺蛳更是技术狠活,我嘬得山呼海啸头晕眼花却常常徒劳无获。此时就多想想老外一手刀一手叉的,更没奈螺蛳何,自我化解尴尬。

  余姚地势平坦,水路纵横,水流平缓,两岸钓鱼的人不少。我忍不住问:这种河道,大约淤泥较厚,会有不少螺蛳吧?朋友一拍大腿:必须的哇,这么说吧,前晚一把竹扫帚扔下水,第二天捞起来,上面爬的螺蛳就足够一盘菜了!我奇怪了:那怎么我来余姚都没有吃到过?朋友笑道:螺蛳太常见了,你们是稀客,余姚人招待贵宾用呛蟹。我回味了一下那又腥又咸又糊的生螃蟹,有些郁闷:我谢谢你们。

  相比吃螺蛳我更喜欢养螺蛳。晶莹剔透的玻璃瓶,放几根水草、几条小花斑鱼,挑几个背上长着青苔的螺蛳,立马营造出一个岁月静好的和谐社会。然而,“螺山有隐士,飘飘仙者徒”,别看螺蛳与世无争却甚是清高,居住在螺屋里的“隐士”不耐受红尘浊水,没几天便驾鹤西去了。

  “螺中住者谁,沧海之沙尘”,蜗居还背负着生活之重的咱们,何尝不是天地间一小青螺。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五峰 00007 螺蛳壳里的光阴 2023-06-26 永康日报2023-06-2600011;永康日报2023-06-2600012 2 2023年06月26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