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大家说吧

文章导航

  告慰先人也要讲究风清气正

  □本报特约评论员

  薛建国

  坚守我们的文化,牢记我们的根,这是前行的力量源泉。清明祭祖,是告慰先人,也是回望自己。祭祖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是感恩,是孝,更是为了传承。

  清明祭祖是中国孝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年,清明这一缅怀先人的日子被一些人搞变味了,把有庄重意义的清明祭祀活动庸俗化、恶俗化:鼓乐喧天,鞭炮齐鸣,甚是热闹;有的人为了先人过上好日子,烧纸扎的别墅、汽车;有的不仅烧纸钱还烧真的人民币等等。结果,清明时节,一些地方的墓地竟然成了某些人炫富比阔的场地。你说荒唐不荒唐?

  生老病死乃人的自然规律。再则,我们常说人死如灯灭,既然生命结束了,人就不可能再有感知了,所谓“在天之灵”“九泉有知”等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在表达时往往会加上“如果”两个字,我们所做的一切逝者是不可能感知到的。世上本无鬼神,但经常有人会说逝者托梦给他了,但这种梦境的生成与生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有关,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想罢了,包含美好的情感在内。祭祖是告慰先人,更是为了自己更好做人,必须要有敬重之心,文明祭拜方是敬,如果出现上文提及的一些现象,显然是大不敬。

  今年清明,我市呈现一股喜人现象:手捧鲜花祭祖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时尚还带来一个重大安全变化,过去因为祭祖要烧纸钱、放鞭炮,所以导致森林火灾多发,而今年我市森林火情同比下降七成。这是文明的力量,文明让我们生活更加平安。

  鲜花祭祖、植树祭祖、网上祭祖……现在祭祖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了,但文明祭祖也回答了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祭祖?有人说,祭祖是给逝去的亲人送吃穿用的东西,让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也能过上好的生活。有另外一个世界吗?这些烧给他们的东西用得上吗?这些祭扫方式已经延续多年,但不是说存在就是合理的,就不需要革新,这不符合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要求。

  社会越发展,我们步子会越迈越大,越走越快,但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懂得回望,坚守我们的文化,牢记我们的根,这是前行的力量源泉。清明祭祖,是告慰先人,也是回望自己。祭祖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是感恩,是孝,更是为了传承。怎么传承?比如说,作为年轻父母,在现实生活中,要多孝敬身边的长辈,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并通过身体力行影响自己的下一代,千万不要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遗憾。中国自古就有“厚养薄葬”的传统,这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信息化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我们勤于动手,疏于思考。文明祭祖,是让我们沉静,和家人一起回顾先人生前过往,汲取先人身上的优秀品格,如疾恶如仇、勤俭持家、刻苦好学、清正廉洁等等,这是要恪守的“传家宝”,是营造好家风的保证。我们告慰先人,实际上也是同自己作一次心灵对话,我们告诉先人,孩子上了名牌大学、一家人住上了宽敞大房子、自己评上高级职称等等,这是对自己一个人生阶段的梳理和总结,是肯定一个自己。当然我们也可能会告诉先人,眼下碰到的一些困难和未来自己要实现的目标。这实际上是在表明一种决心,为理想拼搏奋斗的决心。这才能形成一个风清气正的祭祖氛围。文明祭祖,清风徐来,愿在永康大地上经久不衰。


永康日报 大家说吧 00007 2019-04-13 永康日报2019-04-1300010;永康日报2019-04-1300012;永康日报2019-04-1300014;永康日报2019-04-1300013;永康日报2019-04-1300011 2 2019年04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