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大家说吧

文章导航

  一“网”情深,继续“折腾”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国荣

  现代农民,不再手刨黄土背朝天,流血流汗少收成。科技解放生产力,现代科技早为农业生产插上腾飞翅膀,越来越多的农民在“触网”中尝到了甜头。

  活到老,学到老,新时代的老人,有着不一样的生活。从江西来永近20载、又娶上本地媳妇的古稀老人林贤炉,就是一位闲不住、好“折腾”的老人,他的勤学好做,可以作为多彩老龄生活的其中一个样本。

  尽管是黄昏,但见夕阳好。当今的城乡老年人,各有各的生活空间及喜好,尤其对时髦流行的歌舞、书画、外语、烹调等技艺方面的老年培训学习班情有独钟。他们好学的折腾劲儿远不输读书郎,一改过去老了待家里的无聊。这反映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如春萌万物,催生老人那颗跃跃欲试、越来越不甘“寂寞”的心。

  75岁转型、引入全新物种、探索种植技术、“触网”电商生金……林贤炉老来折腾的学习劲儿,可谓人生的一大乐趣,更体现了他老年学习生活的价值。8年前,他折腾着把中华名果马家柚这根“金条”从老家江西挖到了永康,从引种40多株幼苗,到在自己的农场精心培育出4万棵种苗,从柚树开花坐果,到去年出产的5000多公斤柚子旺销内外地市场,不仅自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销售出去的3万余株柚苗,也让更多的人从中收获了学习种植和营利的喜悦。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学习的魅力和感染力。

  现代农民,不再手刨黄土背朝天,流血流汗少收成。科技解放生产力,现代科技早为农业生产插上腾飞翅膀,越来越多的农民在“触网”中尝到了甜头。所以农场主老林也是迎头赶上,善于在学习上不断加劲,一次次施展他的新折腾。比如,他借“农民信箱”攒下不少好口碑,搭上“美丽乡村游”发展快车销出大量农产品,“触网”生金为自产的柚子注册商标,又跟随“互联网+农业”风潮开设公众号推送果实的日常生长流程,还几经摸索突破解决虫害和果品生态防腐办法……老林就如一位农林技师,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柚苗大致在15元到200元不等,销量好的时候一天可卖出400多株。这还不算,一株成熟的果树一般可挂果十几个,而果实的市场价格在每公斤5元以上……”要问老林售出的3万余株柚苗、5000多公斤柚子,到底赚了多少钱啊?看老林算账,有人是不是很羡慕啊?其实,不必多问。该问而且最该从中得以反思的是,怎样防止和避免以往每年秋收后好多地方会不同程度发生的瓜果蔬菜烂在田间地头的痛心事件重现。但愿,这样的“新闻”以后不再有,果农菜农都能像老林那样产销两旺。

  笔者由衷地要为好“折腾”的老林点赞。现在的他,一“机”在手,销路无忧;马家柚马上“有”,一“网”尽收。所以乐见其折腾空闲下来时,大可呼朋唤友来农场,沐浴果园好春光,谈天说地广交流;秋浓果实任采撷,把盏问酒庆丰收。祝愿老林,一“网”情深,继续折腾,参加电商培训班后生意节节攀升,带领更多人“充电”学习,在智能农业致富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行。


永康日报 大家说吧 00007 2019-04-13 永康日报2019-04-1300015;永康日报2019-04-1300016;永康日报2019-04-1300019;永康日报2019-04-1300018;永康日报2019-04-1300017 2 2019年04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