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把“老赖”两字写在老赖脸上
“老赖榜”上了微信圈、老赖们上了征信黑名单,乘飞机等十类高消费行为被限制,“再借”也被亮起红灯,有利于减少民间和企业经济纠纷,也有益金融维稳。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如果从反面理解,借钱不还,再想借就难了。一直以来,朋友或亲戚间,为借钱而闹翻的事情太多了,尤其在生意场,出手的每笔钱都不是小数目,一旦遇上不讲信用的人,这朋友之间可能就要撕破脸成冤家了。
“老赖”这个名字很臭,之所以被称“老赖”,是这些人真的“死皮赖脸”——这边的朋友撕脸了,他又会去那边的朋友借,可“老赖”两字不写在脸上,不设防者往往在花言巧语面前上当。看本报8月31日6版报道,老赖吴某某的失信记录居然高达46条,可见他早是个虱多不痒、债多不愁的“超级老赖”,无度与无耻地消费和透支社会诚信。若是早点把这种老赖像有的地方在公共场所大屏幕上曝光的形式示众,或许就不会有这么高的失信记录。
最近,“永康老赖榜”上了微信圈,这人人都可随手翻阅的“微屏幕”,远比公共场所大屏幕的威慑力强多了。在这张老赖榜上,有500名老赖的名字及失信记录等,以供商家查询是否是自己将要合作的对象,以避免合作风险。同时,一机在手,还可通过市法院官方网站登陆最高院设立的“失信被执行人排行榜”,查询全国自然人和法人老赖的失信排行等信息。这张大网,把“老赖”二字写在了老赖脸上,为广大生意人和信贷机构上了一道保险。
公共道德和法治在一个时期的不同程度滑坡,表现在经济领域尤为突出。这张主要来源于法院失信被执行人、银行和小贷公司及网贷平台提供的贷款逾期黑名单、民间私人借贷黑名单的“老赖榜”,也从一个侧面警示人们,老赖现象在经济生活中已经何等严重。仅仅在我市,被示众的老赖就达500人,那么全省乃至全国有多少?因此,做五湖四海生意、搞大项目投资的人,需要多上上这个平台,认认这些老赖的脸,谨慎出手。
“老赖榜”上了微信圈、老赖们上了征信黑名单,乘飞机等十类高消费行为被限制,“再借”也被亮起红灯,有利于减少民间和企业经济纠纷,也有益金融维稳。不过,这很大程度是对特定的人而言,除此,还有多种老赖现象。
比如本报8月30日1版报道的,城区某银行在处理“转贷通”过程中故意拖延办理贷款时间,如此“压贷”,也有可能把一家原本好好的企业逼上“老赖”之路——贷款不能按时接上,资金链将断裂,只能去借款救急,这一借可能会一时还不出,于是成了“被老赖”。还有一种老赖,即常见的以申请企业破产来逃债,这比认账还不起钱的老赖更赖更恶劣,已经严重威胁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
针对这种老赖,我市已出系列“狠招”,相继出台金融机构金融维稳和企业(个人)逃废金融债务警示约谈制度,进一步落实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防范和遏制抽贷、压贷、惜贷等不当行为。司法机关也将进一步加强对此类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和民事责任,开展重点案件集中审判和执行活动,并定期在媒体及金融单位宣传栏上曝光。这样多措并举之下,可堵住多方漏洞,使老赖无地可赖。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