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9版:特刊
3  4  
20年后“一”回眸
梦圆永康日报
最忆小楼
七年,记忆永驻心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最忆小楼
2013-12-18

  ■ 应向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或许只有经历了这半个多世纪的沉淀,我才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我从永康成家到杭州立业,行走了大半个中国,一路酸甜苦辣,乐痴笑癫。虽然我们的人生终究躲不过似水流年的侵袭,但是到头来还要看,有多少温暖的回忆值得珍藏,有多少遇见的他(她)值得珍惜。

  我很庆幸,有一些。特别是那个自今令我魂牵梦绕的小楼——

  1984年5月,我从大学毕业来到永康报社工作。当时的办公室在一幢木质结构的二层小楼里。小楼朝南,木梯由外而上,总编室、财务科、要闻科、政文科分布排开,整座楼呈大写的“L”形,南面凹处有一口天井……

  我和比我年长的吕子尚、朱维安,还有胡慧君、高胜英两位大美女, 5个人就在最里边那间——政文科工作。5个人5张桌子,把整个房间摆得满满的。我们这群来自杭州大学、青海大学、师范大学的年轻人,就在这样的一个小天地里,你追我赶,践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记得刚刚从总编辑岗位退下来的吕子尚,是我科里的头儿,他的文字功底了得。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又是默契,常常为了登头条,争甲级稿,各显神通,争分夺秒,使出浑身解数。有时为了标题上的一个字,精益求精,数易导语,彻夜校稿。

  我们这一切仿佛就像发生在昨日……

  小楼就这样无声无息,无情却有情,见证着我在这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如今,小楼早已被拔地而起的新楼取代。但是,那幢充满温馨的小楼,却始终定格在我的心头。都说回忆如品一杯淡淡的香茗,沁口芬芳,令人回味无穷,又如听一首动人的旋律,牵动心弦,令人陶醉其中。而小楼于我如观一处美景,身临其境,每当我想起时,心中还是那样的激动不已,暖人心扉。

  感谢,感谢我遇到的那人、那楼、那景,让我活出了自己。

  虽然在人生的经历中,我并没有那么完美。但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感悟生活的乐趣,感悟我的人生百味,就在我踏足于媒体的第一站——小楼开始。每一站都书写着不同的感受,各站相连组成了我难忘的人生。

  1984年,当风华正茂,充满理想的我踏入小楼,那深邃的木纹,天井,黑瓦,就已经与我联结,任时间流逝,直到永远,永远……

  (作者现任浙江省科技厅机关党委委员

  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党委书记)

3上一篇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特刊 19 最忆小楼 2013-12-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