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9版:特刊
3  4  
20年后“一”回眸
梦圆永康日报
最忆小楼
七年,记忆永驻心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13年1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七年,记忆永驻心间
2013-12-18

  ■ 翁寿康

  

  光阴似箭,一转眼永康日报已复刊30周年了。

  1984年,复刊不久的永康日报向全县公开招聘编辑记者,我立马报了名。经过综合试卷笔试、现场采访写作考试,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终于从上百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为5名幸运者之一,当上了“无冕之王”,圆了自己的写作梦。当年10月,我从新店乡政府调到永康报社,开始了七年的编辑、记者生涯,直到1991年调到永康县委办。

  七年,美好而难忘,记忆永驻心间。

  我忘不了刚进报社欢迎我们的那个夜晚;忘不了历山之行集体野炊的那种欢乐;忘不了进报社后采写的第一篇新闻——《小厂勇迎挑战 “东风”吹进上海》;忘不了自己得到全国县报好新闻二等奖时激动的心情;忘不了八字墙作为自己常来常往的基点——骑着自行车采访,在乡下一住好几夜;忘不了领导和同事对我手把手的指导和帮助,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对我的关怀与勉励……这一切,都成了我人生当中最美好的回忆。

  我打开一本本尘封已久的当年《永康报》合订本,翻开一本本当年征战各地的采访本,那人那事、那情那景历历在目,时光仿佛又回到那充满理想、充满激情、充满奋斗的岁月。刚开始,十几个人就挤在县委大院一幢“五间头”办公,在那里我学会了如何写消息、写通迅,如何做标题、排版面。采访、写稿、编辑、排版、校对,大家工作既紧张又充实,气氛也很融洽,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并没有感到苦和累。就这样,我在永康报工作了七年,为永康报贡献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这七年,是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七年,在这里,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七年,是为我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七年,从县里到市里再到省里,我至今还与文字打交道;这七年,是我恋爱结婚生子过上幸福家庭生活的七年。感谢报社这个平台,给我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感谢所有曾经一起战斗过的领导、同事,是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和勉励,给了我无穷的正能量,使我跨过人生道路上的一道道沟沟坎坎,实现一个个美好的心中祈愿。

  三十年过去,伟大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永康报也是旧貌换新颜,职工增加到近百人,发行量达到4万份,年经营收入超过3000万元。这是永康繁荣富庶的生动写照,也是广大报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祝福家乡,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更美;祝福永康报,愿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明成果,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作者现任浙江省政府研究室产业发展处处长)

3上一篇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特刊 19 七年,记忆永驻心间 2013-12-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