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9版:特刊
3  4  
20年后“一”回眸
梦圆永康日报
最忆小楼
七年,记忆永驻心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梦圆永康日报
2013-12-18

  ■  柯高军

  

  我从小就羡慕记者这个职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写稿、投稿。从1987年到1991年,我已有100多篇稿子在各级报纸上出现,当然,刊登我的稿子最多的是《永康报》。于是,常常做梦:如果有一天我能当上《永康报》的记者,那该多好啊!

  那是1992年2月25日,我市中山乡(现唐先镇中山村)太平岭发生了九死一生的特大交通事故。记者们捷足先登,第二天至第三天,省内各级报纸也都先后报道了此消息。按理,交通事故司空见惯,消息发过后也就没“戏”唱了。因为我当时还是个通讯员,这种报道是轮不到写的。

  五天后,一位在县交警大队工作的朋友对我说,令他奇怪的是,太平岭特大交通事故中,9个遇难者家属竟没有一人闹到交警部门要求赔偿,也没有向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要求救济。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们还联名写信,要求司法机关从宽处理肇事者——一名幸存的未受一点伤的手拖机手,说这车是遇难者自己要坐,机手没收一分钱。

  被这么多纯朴善良的山里人所感动,我决定去当一回“准记者”,去山里挖挖新闻背后的新闻:这些遇难者家属为何能这样默默地独吞苦果呢?

  一个没有太阳的星期天,我带着馒头、苹果,由朋友的摩托车带我一起到中山乡采访。太平岭公路是一段嵌在海拔600多米高的山崖上的乡村公路,仅三四米宽,一边是陡峭的石壁,一边是五六十米深的峡谷。当时载着11人的手拖车就是在这里摔下去的。山崖下还留着斑斑血迹和散了架的手拖车。

  在事故中5人遇难的岭脚村仍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之中。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深入遇难者家、村干部家了解山里的交通状况。他们从山里无公路,山里人外出的艰难,说到了通了公路给山里人带来生活、生产的巨大变化。从山里的拖拉机开上坡路的艰难,说到山里乡亲们随时为手拖车推车,从而有了车与人深厚情谊的许多感人故事。在采访中,他们说得最多的是山里人的情谊,最被忽视的是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于是手拖车违章带人酿成了万分悲惨的特大交通事故。

  采访回城已是万家灯火。我连夜写成了《惨祸反思录——2.25特大交通事故探秘》。稿子在报纸上刊出后,省新闻出版局在《新闻简报》中对其评价很高,认为是一篇有相当深度的社会新闻。

  此后不久,我就从原来的工作单位破格调进了永康报社,后来又领到了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大红印的《记者证》。当时《永康报》的老总董岩宽告诉我,报社是看中了我写的得到省新闻出版局好评的稿子,看中了我对新闻事业的痴迷和那股傻劲,才破格将我调进报社的。

  在《永康日报》复刊30周年之际,回忆起这段永生难忘的经历,让我更加热爱报社、热爱新闻事业,是《永康日报》让我圆了记者梦。

3上一篇  下一篇4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特刊 19 梦圆永康日报 2013-12-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