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菊爱 刚参加大学毕业30周年同学会回来,就接到永康报社老领导章金元来电,说《永康报》复刊30周年,让我写点什么。2个30年偶然相遇,百感交集,思绪立即飞回到了那些充满挑战与悲喜交织的岁月——20多年前,那占据了我三分之一工龄的10年新闻人生涯,尤其是在报社结下的那些“第一”缘。 那是在1991年初,缘于当年一个“文学未遂青年”不醒的梦,我来到了永康报社。其实,虽然对中文字爱得没商量,也曾暗自玩过一些散文、诗歌、小说,却从未触碰过新闻字,所以许多的“第一”就这样发生了…… 也许是报社领导信任我这个从大学哲学教师“转身”的人,报到后直接安排到了第一版。第一次采访是县里一年一度的“华溪春潮”晚会,一版预留了300字的版面。热闹过后回家却陷入混沌之中,简简单单的几百字短文抠了整整一个通宵,最终还是由“老记”何福安出手修理了稿件。从此知道,新闻字远不像我想像的那么好玩,我“转身”新闻人之路还很长很长。 永康撤县设市前,有上级领导来考察,我第一次跟随领导下乡,因不能回家吃晚饭,想着给家里打个电话,可当时电话是稀罕物,到处找不到话机。同行的电视台记者见我猴急样,觉得好笑:干我们这行,出门在外不能按时回家是常事,根本不用说。更要命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路上一位领导突然问我:“你是记者,你知道永康五金是哪五金吗?”我竟然答不上来。从此知道,新闻人与众不同,我“转身”新闻人还有许多许多功课要做。 在工作中第一次接触那时刚启动的“希望工程”,跟着团县委干部走村串巷。从此知道,看似富裕的永康仍有不少极度贫困的家庭和已经或正面临失学的孩子,并知道了新闻人除“记者就是记着”外,还必须有社会担当,由此我还意外“捡”了一个女儿。 犹记得,董总、程总、吕总、朱总、章总等的谆谆教诲及工作之余的亲和;犹记得编辑部里穿梭忙碌的身影;犹记得老汤带一帮人翻山越岭去山乡的情形;犹记得刚到报社第二年与陈学军合作承包广告的酸甜苦辣;犹记得与柯高军、朱志昂、陈爱姝黄山易地采风之旅,与汤金乾、胡潍伟、高胜英赴杭州参观报展之行;犹记得照排室里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还有与那些同样热爱文字的报社老少通讯员之间历久弥新的真情…… 长风追斜阳,青山渐归远;沧海桑田间,惟有明月悬。感恩报社,感恩报社所有的同仁,与永康报的世纪之缘,已完全融入我的生命,我的人生因为有你而拥有了永远值得炫耀的一章! (作者现供职浙江树人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