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本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看不到你》的报道,下宅方村的黄根有说: ■本报记者 胡宇燕 知道《小燕子》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出自哪里吗? 城西新区下宅方村黄根有说,前不久和村民一起去春游,在大巴上,他就深情地唱了《小燕子》这首歌。提出这个问题,没人答得上来。其实,它是上世纪50年代黑白电影《护士日记》里的插曲,剧情让他感动,歌词更让他难以忘记。 燕子早已与黄根有结下了不解之缘。看了本报4月30日3版《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看不到你》的报道后,近日,黄根有告诉记者,他家的燕子,已经连续来了七年了。 黄根有说,燕子来家里筑巢,是件喜事,就如民间所传“燕子做窝,喜事多多”。每年燕子来,他都会友善对待它们。燕子也好像懂得人意,自从新屋落成,年年惊蛰飞来,寒露飞走。 “小燕子可是知风水、懂人性,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来的。”黄根有家门前,横着一条小溪,溪对面便是一片田野,院子里,一簇簇鲜花开得正艳。黄根有一直认为,正是这样的好“风水”,燕子年年春天来这里。 刚踏入黄根有家的院门,就能看到,一只燕巢就挂在二楼走廊的天花板下面。两只燕子正在巢里,露出两个黑色的小脑袋。不一会,一只燕子“扑”的一声从院子里飞远了。 “这燕子不怕人的,我这幢楼里住了10来个人,进进出出的,都不怕呢。”黄根有说,楼上还有几只呢。 到了二楼,看见三楼走廊天花板下面还挂了两只燕巢。 “燕子还爱干净呢。”黄根有留意到,它们从不在自己窝里拉屎。要拉了,就把屁股往窝外一挪。 “就是因为这个,很多人把燕巢给捣了。其实不能那样做的,要和睦共处嘛。”为此,黄根有想出一招——在燕巢下面垫块硬纸板。 “现在母燕子正在巢里一刻不停地孵蛋呢。”黄根有告诉记者,那飞来飞去忙碌的雄燕子,是在到处寻找它们的食物。 “燕巢里有几只蛋?能孵多少小燕子?”记者迫不及待地问。 “不能看的,更不能用手去摸,不然会吓着燕子。”黄根有颇有经验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