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乡村新闻
3  4  
昔日救命粗粮成为特色美味
我家的小燕子
已有七年回来了
烤肉麦饼大奖赛下月开锣
永康市神州旅行社有限公司
步阳门业诚聘
广告
广告
好几年没看到割麦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9年5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花麦高粱重新种回田间地角,棠溪村靠这增收不少
昔日救命粗粮成为特色美味
2009-05-20

  ■本报记者 章刚正                  

  

  日前,西溪镇上坛村的村民忙着收割和晾晒看起来黑乎乎、外表有点像小麦的东西,路过的年轻人皆惊奇地问这是什么东西,作什么用?正在晾晒的董起浪说:“这就是以前的救命粮花麦,由于产量低下,难吃,已有好多年没人种了。现在农家乐开发乡土美食,身价高了不少。”

  粗粮细作,乡土美食吸引人

  董起浪介绍:“花麦产量低下,亩产只有150斤左右,但是,它生长季节与稻谷错开,头一年割掉晚稻后播种,次年3-4月份收割,种一季花麦还能再种两季水稻,增加了收成。30多年前,一直都叫救命粮。”

  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喜欢吃这种东西?近日中午,阿啦佰农庄董事长董高良透露:“这种粗粮能够再生全靠乡土美食的开发,我办农庄时就想,现在农庄竞争激烈,没有自己的特色是很难赢得市场的,花麦和高粱都是绿色保健食品,应该把这些土货开发出来。刚开始,烤制出的系列食品总是不好吃,经过反复摸索,对比各种配方,开发出花麦酥、花麦饼、花麦羹、高粱饼等,游客吃后皆赞不绝口。2007年11月,我们研制的花麦酥参加市首届乡土美食大奖赛时荣获一等奖,并入选第三个国家‘文化遗产日’传统美食。后来,市民争相上门品尝。现在,我给附近的农民们下单,让大家种植更多的花麦和高粱。”

  棠溪村一年种出高粱上万斤

  高粱对土地要求不高,即使在贫瘠的山岗上也照样能生长,不会与稻谷争地。在困难时期,我市农民一直依靠多种高粱来度饥荒。如今在西溪镇棠溪村很多农民都重新在山坡上种高粱,仅该村一年就种出高粱上万斤。村民陈家维说:“这几年,高粱的身价一年比一年高,而且,各农家乐都抢着要,我们种植很有奔头,像2007年价格每斤卖2.3元,去年一下子涨到3.5元,我种的800多斤高粱共创收入3000来元。因此,我今年准备多种一点。”

  乡土畜禽身价陡增

  这几年,随着各农家乐的发展,昔日无人问津的野菜成了各种美味佳肴,一些乡土畜禽也做成了美味,有力地推进了地方保种工作。

  五一期间,伟丰农庄终日客人爆满,大家争相点吃两头乌、永康灰鹅等系列美食。农庄总经理王三丰介绍:“这两个都是曾一度名噪一时的地方良种。但是,原先由于饲养成本高,效益低,渐渐被生长快效益高的新杂交品种替代。这两个品种都濒临灭绝,正是我们猪三腑、九香熏鹅、厨娘红烧肉等系列美食的开发,让两头乌、永康灰鹅的身价陡增,饲养两头乌和永康灰鹅的农户又渐渐多了起来。”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康日报 乡村新闻 03 昔日救命粗粮成为特色美味 2009-5-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