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别让宝宝变成“歪脖子”
![]() |
警惕,别让宝宝变成“歪脖子”
日前,一名年轻妈妈带着4个月大的宝宝来到市中医院推拿科。她自述孩子总是习惯性歪着头看东西,喂奶时也喜欢偏向一侧。
经过检查,医生确诊宝宝为小儿斜颈(先天性肌性斜颈),同时伴有轻微的消化不良、容易吐奶。医生建议尽早进行小儿推拿干预,防止长期发展导致面部不对称、颈椎变形。
在坚持推拿2个多月后,宝宝斜颈症状明显改善,头颈部活动度恢复,面部对称性提升,同时食欲和睡眠质量也显著提高。
据悉,针对小儿斜颈、积食消化不良等问题,市中医院推拿科形成了一套安全、温和、见效快的治疗方案:
1.精准评估:通过触诊、姿势观察、功能评估,明确病因和严重程度。
2.个性化推拿:采用推、揉、捏、按等手法,松解挛缩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功能训练:配合颈部被动拉伸、转头练习,促进肌肉力量平衡。
4.脾胃调理:结合健脾和胃推拿手法,改善积食、腹胀、食欲不振等问题。
该院推拿科长期致力于儿童康复与体质调理,不断引进先进理念与技术,形成了“手法+贴敷+家庭指导”的三位一体治疗模式。临床实践表明,推拿配合贴敷治疗,深受家长好评。
春季生长贴:结合春季阳气生发特点,调理脏腑功能,促进生长发育。
秋季脾胃贴:顺应秋燥养收原则,健脾和胃、改善消化吸收。
温馨提示:每个孩子的体质与病情不同,具体治疗方案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制定。建议家长在发现孩子有斜颈、积食等问题时,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抓住最佳干预时机。
小儿斜颈,医学上称为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是由于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导致头颈部向一侧偏斜的疾病。
如果不及时干预,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颜值,还可能导致长期的姿势异常和功能障碍。
常见表现为:头部习惯性偏向一侧,下巴转向对侧,颈部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肌肉,严重时可导致面部不对称、斜视、颈椎侧弯等。
婴幼儿期是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期。研究表明,6个月以内开始治疗,恢复效果最佳,多数可通过非手术方式治愈;1岁以后若仍未改善,可能需要手术干预,且恢复周期更长。
同时,长期姿势异常会影响孩子的咀嚼、吞咽功能,部分患儿还伴随消化不良、积食、睡眠不安稳等,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影响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通讯员 程迅
相关链接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