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文化·五峰

清秋玉米慰乡愁

  清秋玉米慰乡愁

  □宫凤华

  清浅秋日,每每徜徉小城街头,总看见煮黏糯玉米的小摊,香味直扑鼻翼,令人垂涎欲滴。那低沉沙哑的吆喝声,衬着凄迷暮色,彰显几许人间烟火气息。

  而我的思绪,总不期然地飘回到故园的田塍陌头。

  故园玉米,比肩而立,似一排排天然的绿篱笆,把一畦畦青菜、南瓜、黄豆和水稻巧妙隔开。玉米的绿,莹透明艳,像采集了天地之光的那种幽邃之绿。玉米亭亭玉立,就像明清小品文,节节段段都精彩。玉米们立在田野里,身着碧衣,手捋长长褐色胡须,像得道的世外高人,令人肃然起敬。

  田间的玉米,总喜欢选择在静美的夜晚铺展温柔,然后用蓄满的激情构思粒粒珠贝,清清俊俊的修饰新娘的眉眼。在呢哝的秋虫和聒噪的秋蝉中,玉米愈发丰满窈窕,在风中发出飒飒脆响,伴随着稻田里的潺潺田水声,故园在秋天风度翩翩、激情洋溢。

  孩提时代,我们在玉米丛中忘情地疯闹着,把玉米胡须移植到脸上,汗水混合着灰尘绘成了大花脸。我们一有闲暇,便窜到田里掰几根玉米棒子,回家叫母亲放进粥锅里,晚上便可啃到玉米解解馋。有时放进锅膛火灰里炕玉米,吃成个大花脸,成为舞台上的黑脸包公了。

  清水煮嫩玉米是最本真的吃法。玉米在铁锅里舞蹈,逼仄土灶间清香缭绕。咬嚼之,柔韧清甜,唼咂有声。玉米也可切成段,掺进冬瓜排骨里煨汤,捧碗吮吸,味蕾立陷鲜美的沼泽中。母亲还会用玉米糊烙玉米饼。在铁锅里摊熟透的玉米饼,两面金黄,油光锃亮,边缘焦黄,中间起孔,散发着阵阵清香。轻咬一口,满嘴都是温甜糯腻的香,味道纯正,口感清爽,感觉寻常日子竟是这般的温柔可亲。

  人家办红白喜事,餐桌上总有玉米炒鸡丁等佳肴,令食客们领略到温婉的田园风情。玉米缨子又称“龙须”,烧水喝,就是“龙须茶”,老一辈人说有利尿消肿的功效。

  顶不住秋阳的曝晒,嫩玉米过几天就成熟结实了。玉米秸秆已被晒干水分,如柴禾一般。干爽的玉米叶,如蝉翼般在风中作响,令人心生怜爱与欣喜。玉米棒子掰下后,去皮,吊在南墙屋檐下或低矮的树丫间晒干。放在簸箕或筛子里用锥子揉搓。贮藏起来,冬天可炸上一锅爆米花。晒干的玉米秸秆是猪和牛的饲料,也可用来沤芋头。剥剩的玉米莛子晒干,乡亲们可用来烧火或着炭炉。

  栖居小城,沐浴凉爽秋风,每每看见路摊上摆放整齐的玉米,一股乡愁倏忽传遍全身。卖玉米的村妇健硕爽利,揎开的玉米露出丰盈瓷实的身段,珠贝的齿粒发出嘤嘤暗笑。剥开的玉米和绿叶,静静地平躺着,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小品。

  在这秋日,青葱玉米和金黄玉米,成为点缀故园田埂沟汊边怡神悦目的一景,成为城市街头揎剥叫卖的市井一幕,成为寻常人家庭院木桌上和排档酒店餐桌上的一道玉盘珍馐。

  掰玉米、炕玉米、搓玉米和晒玉米的情形,犹如一幅幅精致绝伦的工笔画,镌刻在我的心壁上,清晰而持久。那浓郁的清香,滋润着我的乡愁,让我在喧嚣的尘世保持一份悠远的淡定和淳朴。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五峰 00005 清秋玉米慰乡愁 2025-09-15 永康日报2025-09-1500006;永康日报2025-09-1500008 2 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