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五金+旅游”特色班开班
年轻学子成为连接
传统与未来的桥梁
![]() |
![]() |
“非遗+五金+旅游”特色班开班
年轻学子成为连接
传统与未来的桥梁
本报讯(融媒记者 程明星) 近日,市职业技术学校“非遗+五金+旅游”特色班开班,30名高一新生作为首批学员,正式踏上传统技艺与现代文旅融合的探索之路。这一创新举措旨在通过非遗与五金产业、旅游服务的跨领域融合,为地方文化传承和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
开班仪式上,该校工作人员介绍了“非遗+五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的背景与文化价值,阐述了永康五金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匠人世代传承的拼搏精神,鼓励学生珍惜学习机会,掌握五金技艺与相关知识,增强服务社会、推动文旅融合的责任意识,为个人成长与行业创新积蓄能量。
该特色班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雕代表性传承人盛一原执教。现场,盛一原从自身丰富的锡雕实践出发,为学生讲解课程核心内容,阐释何为“匠心精神”与“文化责任”,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从选材、设计到雕刻的锡雕全流程,使学生深入体会每道工序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据悉,本学期特色班于每周二下午开设两课时。而在后期的课程中,盛一原还将带领锡雕团队中的多位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参与教学。课程内容紧紧围绕“五金文化与旅游融合实践”,注重理论与技能双向提升。学生不仅在真实场景中体验五金工艺全程,还将结合旅游服务开展创新实践,掌握包括导览讲解、文创产品设计在内的多项实用技能。
与此同时,该校已持续开展十余年的锡雕社团也于同日启动新一轮招新。老牌社团与新兴特色班并行发展,形成“双箭齐发”的非遗传承新格局,在校园中营造了浓厚的工匠文化氛围。锡雕社团通过组织手工制作、传承讲座、作品展览等实践活动,吸引更多学子参与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创新,感知非遗技艺背后的文化温度。
“‘非遗+五金+旅游’不仅是一种课程创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的新路径。”市职技校教务处主任陈窕说,学生既是非遗文化的承接者,也是现代服务的践行者,共同书写永康五金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篇章。随着课程推进与活动深入,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桥梁,让古老技艺焕发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为永康五金与非遗传续发展提供重要力量。
盛一原在上课
学生在做锡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