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社会·看点

《四库全书》紧急西迁

  《四库全书》紧急西迁

  文澜阁《四库全书》原抄本书影

  大司巷特色文化街区是我市城区最热闹的地方,这里保留了一批颇具价值的古建筑,其中有一幢不起眼的古民居——徐拱禄旧居,现已被建成永康市文史馆。80多年前,时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陈训慈在这幢古民居里亲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文化抗战。

  2025年8月9日,以陈训慈“文化抗战”为主要内容的展览在浙江图书馆举行。展出的是中国国宝、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文澜阁《四库全书》西迁文献。

  “七七”事变后,日寇的暴行震惊全国,时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的陈训慈担心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安危。他向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厅报告,在未得到答复和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赶制了方便搬运的书箱。

  1937年8月1日,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开始装箱。228个木箱,包括文澜阁本《四库全书》140箱、善本88箱,在浙江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开始了漫长的漂泊岁月。8月5日,库书抵达与杭州一江之隔的富阳渔山。但日寇敌机当时已经轰炸杭城。陈训慈决定继续沿着水路“跑”,并抵达建德。

  当时,教育部也向浙江省政府连发急电。但军人出身的省主席黄绍竑对《四库全书》全无了解,他说:“土地人民都放弃了,还谈什么文物。”陈训慈在《运书日记》中写道:“今既无余钱又无交通工具,无米之炊……瞻念万一疏失,将何以对浙人,何以对文化……”

  为保全《四库全书》转移阁本,陈训慈费尽心力。他低价出售谷子,凑了200元运费,踏上艰难的运书之路。而他的妻子带着孩子四处逃难。

  1937年12月24日,日寇分三路进入杭州市区,杭州沦陷。民国浙江省政府被迫从杭州迁驻永康方岩,浙江图书馆临时办公机构和其他省属行政机构也随之移驻永康。陈训慈于1938年1月3日抵达永康。

  经过多方联系,在永康人的帮助下,陈训慈住进了徐拱禄旧居。也就在这幢房子里,他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了为《四库全书》搬迁,在永康四处奔走的《运书日记》。

  在永康社会各界和民众的帮助下,陈训慈马不停蹄地筹划运书事项。但《四库全书》到底往哪里运最安全、资金从哪里来、交通如何解决等问题都悬而未决。

  当时,为了解决成千上万涌到永康的难民问题,在当地颇有名望的吕公望主持筹措下办起了难民工厂,收容由沦陷区退出的难民从事生产工作,并组织车队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客观上为陈训慈一行人在永康安心筹划运书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1938年1月3日至2月28日期间,陈训慈以永康城区为中心,多次前往方岩发送电报、呈送文件请示运书路线问题,到丽水、金华等地协调相关事项,请求省政府确定《四库全书》向内地转移后存放的地点及车辆、筹措所需经费。陈训慈在永康时间不长,但后续的《四库全书》搬迁经浙江龙泉、福建浦城、浙江江山,以及江西、湖南、贵州、重庆的西迁转移方案,最终是在他的推动下在永康确定的。

  山河载书,文脉长征。作为七阁之一的文澜阁《四库全书》是“南三阁”中唯一保存至今的版本,是中华文脉赓续的象征。

  融媒记者 王贻江 吕旭斌 程卓一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看点 00003 《四库全书》紧急西迁 2025-09-03 永康日报2025-09-0300007;永康日报2025-09-0300010;永康日报2025-09-0300013;永康日报2025-09-0300016 2 2025年09月03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