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文化·动态

历时13载收录过万词汇

“老徐公”编写字典守护乡音

  历时13载收录过万词汇

  “老徐公”编写字典守护乡音

  本报讯(融媒记者 王佳涵) 能查永康话的字典,你见过吗?近日,永康方言研究者徐诚历经13年潜心钻研,终于完成了他的心血之作——《永康话字典》。这部字典独创了永康话拼音方案及声母索引系统,首次完整呈现了永康方言的八声音韵体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让古老的永康乡音有了系统、便捷的文字查询途径。

  这部厚重的字典共收录了5000多个单字和11000多个词汇。其中,大量体现永康地方智慧与生活幽默的特色词汇被精心收录。面对如此庞大的语言素材,徐诚的收集工作贯穿于日常点滴。

  “今天想一点,明天想一点,走路、做事时都在琢磨。想到一个词就赶紧记下来。”徐诚坦言,许多永康话词语含义极其丰富,往往一个词就比普通话拥有更多的义项。

  在浩如烟海的永康方言词汇中,徐诚对“打”字印象尤为深刻。“同一个意思在永康话里能用‘打’衍生出多种表达,比如‘打枪’‘打印’‘打格子’。”徐诚介绍,为了准确、全面地收录这个用法丰富的字,他花费了大量心思,后期仍不断补充完善。

  为了编撰这部字典,徐诚的书房里摆满了《中国成语大词典》《闽南方言大词典》《吴语研究》等各类工具书和方言专著。他不仅从中汲取知识养分,还积极参加各类方言研讨会,与同行交流切磋,学习字典编写格式、拼音法、检字法以及词汇汇编的专业方法。

  不仅如此,徐诚还执着追寻语言本源。他翻阅《广韵》《集韵》等古籍,为“格脉”(思路,头绪)、“倒靥”(害羞)等仅存于口头的鲜活词汇一一考据本字,寻根溯源。

  从最初把编字典当成任务,到慢慢生出兴趣,再到如今把传播方言文化当成自己的责任,徐诚的心路历程,藏着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编写过程中,我对永康方言的兴趣越来越浓,特别是独创的拼音方案得到大家认同后,自己心中也特别高兴。”徐诚说,“再后来,我深深感到编写《永康话字典》是一种责任。如果我不做,可能就没人做了。我必须把这件事坚持下去。”

  在字典编撰的同时,徐诚还在市融媒体中心《西津茶馆》的“说文解字”栏目中讲解永康方言,这一讲就是五年。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在市民中获得了“老徐公”的亲切称呼,也极大地促进了他的研究。

  “录节目有压力,当天要讲的词必须提前吃透,还得挑有特点的字。这种反复思考和查验的过程,对字典的编写也大有裨益。”徐诚表示,他在节目中尽量挑选有趣的字词,力求将永康话讲得生动易懂,让观众能听进去、记得住。这档饱含地方文化底蕴的节目也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喜爱。

  “收到的反馈很多,我因为这个栏目出名了,有时候到乡下或者市里买东西,总能听到边上有人说:‘瞧,那个人是老徐公’ 。”徐诚说。

  如今,《永康话字典》虽已付梓,但徐诚的脚步并未停歇。他表示,将继续深入钻研永康方言,把这些宝贵的语言财富,用文字更好地留存和传播下去。

  徐诚在翻阅《永康话字典》

  《永康话字典》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动态 00004 “老徐公”编写字典守护乡音 2025-08-09 永康日报2025-08-0900006;永康日报2025-08-0900009;永康日报2025-08-0900010;永康日报2025-08-0900011;永康日报2025-08-0900012;永康日报2025-08-0900013 2 2025年08月09日 星期六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