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稻田综合种养品类 提高养殖户抗风险能力
澳洲淡水龙虾落户我市
水稻田里上演“稻虾共舞”
![]() |
丰富稻田综合种养品类 提高养殖户抗风险能力
澳洲淡水龙虾落户我市
水稻田里上演“稻虾共舞”
本报讯(融媒记者 潘燕佳 实习生 应雅莉) 7月11日,在江南街道园周村的水莲园周农场,一辆满载澳洲淡水龙虾幼苗的运输车缓缓停靠在稻田边。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将虾苗箱逐个从车上取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虾苗转移到“新家”。
据悉,这是水莲园周农场首次投放750公斤澳洲淡水龙虾,也是我市首次探索在稻田里养殖澳洲淡水龙虾。
与小龙虾相比,澳洲淡水龙虾个头更大、体型饱满、出肉率高、肉质也较为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澳洲淡水龙虾市场价每公斤超过百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水莲园周农场负责人胡高丰说。
虽然经济价值显著,但澳洲淡水龙虾对养殖条件要求严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朱新丁介绍,其适宜生存水温为18℃至30℃,水温异常会影响虾体活性。
为提高成活率,胡高丰在稻田旁挖了1米多深的沟渠,将虾苗养在其中,待虾苗适应养殖环境后,再投放到稻田中。“水稻植株能为其遮阳并提供活动场所,澳洲淡水龙虾则通过摄食田间害虫和水生杂草实现生物防治,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天然肥料,促进水稻品质提升,实现水产养殖与粮食生产双赢。”胡高丰说。
记者注意到,稻田两侧种植了不少蜜源植物。据了解,这是稻田生态防控的重要一环。蜜源植物为益虫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构建了“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止网络。该网络与稻田综合种养相结合,形成了“陆空立体防控体系”,相较传统种植方式不仅减少农药使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稻品质。
在虾苗投放现场,农技专家对养殖场地进行了指导,建议农场搭建好围栏设施,同时添加增氧设施,保障水体的溶氧量,为虾苗创造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表示,随着我市“稻+N”生态种养模式的深入推进,“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成为常态。由于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小龙虾价格近年来呈明显波动态势,给养殖户带来了风险。为此,我市在小龙虾、罗氏沼虾等品种的基础上,引进了澳洲淡水龙虾,旨在通过调整现有养殖结构,丰富稻田综合种养品类,提高养殖户抗风险能力。下一步,农业部门将继续探索稻田多元化种养模式,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