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文化·五峰

夏日鸣蝉

  夏日鸣蝉

  □杨铁金

  我是喜欢蝉的,但不是加了各种辛辣味道炒着吃的那种。我喜欢它们的聒噪,从夏到秋毫不消停。

  小时候,我们住在农村的土坯屋。纸糊的木格子窗没有隔着绿芭蕉的诗意。我们不喜欢它的低矮、阴暗与潮湿,而喜欢或坐或站在柳荫底下,赤裸着上身,穿一条短裤,听蝉在枝干上鸣唱。

  蝉大约有两种,一种善于长吟,鸣声嘶嘶,绵延许久,然后歇歇,续唱。一种喜欢感叹,一长一短,缓促转换。在音乐家的耳朵里,它们的调色与调性自然是不一样的,而我只是听出了寂寞。

  当然,要是没有鸣蝉,夏天就更加寂寞。

  那时候的夏日,小孩子不必参加各种补习班。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也不多,放假的头两天,我就将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了。田地没有承包到户,也没到去生产队挣工分的年纪。除了有弟妹要带,大家基本可以玩上整个夏天。

  溪边自然是小孩子最爱去的地方。夏天降雨量少,农田用水却多。溪里露出许多沙子来。水坝的栏板已经封上,坝下的小潭里贮着清澈的水。我们纵身一跃,就像鸟儿一样划破了蓝天的宁静。鱼儿开始惊慌失措,继而又挨着人的身体。据说,鱼儿喜欢吮吸人皮肤表面的盐分。除了嬉水外,整个白天,我都静坐在柳荫底下,听着鸣蝉声声。

  也有人会拿根长竹竿,在末端粘了蜘蛛网或者一团黏稠的面,到树枝上粘蝉。蝉是很笨的,又天生急躁。一受到惊动,它就直着腾飞起来,一下子就被捉住。在蝉的身上拴一条纱线,就可以牵着它飞。蝉性子急,身子也比较重,远不如金龟子飞得平稳。一会儿之后,小孩子就觉得不好玩。最后的结果,那只可怜的蝉自然是翅膀残、腿脚断,被玩死了。

  蝉就这样让人热闹过,直到秋意浓。那时的我虽会背虞世南的《蝉》,还远不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意境,只看到枫叶红时,作为秋虫的蝉,已经离化为尘埃不远。

  文人画家喜欢画《消夏图》,那是另一种意境。比如,有那么一个大宅子,很大很大的那种,里面有一位或者几位年轻女子,能作诗、作画,擅女红。窗前自然有一株绿芭蕉,有熏香从里面透出来。隔着纱可以望见一个瘦削的身影在晃动,纤细的手指抚按着古琴。声音古雅而有韵味。她停下琴声,将一双杏儿眼投望着远处的一棵大柳树,在高枝上正有一只蝉卖力地鸣唱。

  某年某月某日,我也许会坐在柳树底下,听到树上的鸣蝉与老宅里的琴声戛然而止。那便是我生命的另一种起点。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五峰 00005 夏日鸣蝉 2025-07-07 永康日报2025-07-0700006;永康日报2025-07-0700008 2 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