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社会·科普

忽冷忽热,这些
“春病”和温差有关

  忽冷忽热,这些

  “春病”和温差有关

  每年春天,由于气温变化无常,“乱穿衣”成为一道特有的街景。忽冷忽热的气候,各种“春病”也随之而来。如果没做好保暖,反而可能比冬天更容易生病。

  南方:多雨、潮湿、温差小

  在春季,我国南方地区通常属于阴雨绵绵,重点要预防以下几种病:

  由于南方春季气温普遍高于北方,而且大部分地区冬季不下雪,气温稍有回升,细菌、病毒等就会大量繁殖。因此,出现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风险更高。

  尽管南方不用特别“春捂”,但衣服也不能脱得太快,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开春后南方雨水开始增多,可能出现持续潮湿。这种湿热天气,既为真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也为皮肤真菌感染提供了温床,如脚气、手癣、头癣等。

  建议勤换衣物、鞋袜,勤洗澡,保持体表皮肤的干爽洁净,必要时可使用抽湿器等降低空气湿度。

  北京电力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谢文丽指出,与北方不同,南方春季大多阴雨连绵,而湿冷恰恰是骨关节病的诱因。对于老年人来说,冬季注重保暖,但开春却容易疏忽,造成骨关节病复发或加重。

  气温乱窜的春天,怎么穿衣?

  春天不要急着减衣,“春捂”是必要的,但也不能盲目,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春捂”要看温度定

  如果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或日夜温差大于8℃,最好不要脱棉衣;中午气温在10℃以上时可适当减衣。

  出现“倒春寒”时,一定要“捂”好背、腹、脚等部位。连续几天日最高气温都在20℃以上时,就没必要“捂”了。

  穿衣遵循“上薄下厚”

  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穿衣遵循上薄下厚的原则,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身差。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5℃-18℃,增减衣服要一件一件地减,被褥也不应该马上减薄。

  衣服首选保暖、透气材质

  衣料选择以保暖透气为原则,以天然织物为主,可减少春天皮肤敏感出现的干燥、瘙痒等症状。

  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血流加快,心脏搏出量增加,对心脑血管有益。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忽冷忽热,这些“春病”都和温差有关》)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科普 00006 忽冷忽热,这些
“春病”和温差有关
2025-03-26 永康日报2025-03-2600007;永康日报2025-03-2600014 2 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