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社会·科普

得病了才知道
身上的“肉”有多重要

  得病了才知道

  身上的“肉”有多重要

  很多人将“瘦”当作美和健康的标准。从医学角度看,太胖的确会增加多种疾病风险,但减肥过度追求瘦也是误区,甚至会把长寿优势减没了。

  《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教你把握好胖瘦的最健康“度”。

  急诊科医生建议“胖”点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魏兵表示,生病尤其是生大病,胖一点的人比瘦人更能扛。

  他表示,一旦生病即使躺床不动,基础代谢率也会上来,身体在一个应激的环境里,会加速所有的营养消耗,比如很多胰腺炎患者,进医院时即使身材很胖,出院后会变很瘦。身体有点肉,有点脂肪储存,关键时刻能转化成一些能量,维持身体正常运转。

  如果身体脂肪率很低,一旦生病,首先就是消耗肌肉,把蛋白消耗掉。因为没有脂肪可消耗,糖和蛋白是最先被消耗的,糖会消耗得很快,然后就开始消耗蛋白,肌肉、内脏、血清里的白蛋白都会一一被消耗。

  身上脂肪、肌肉都不能少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注册营养师黄清卿表示,“肉”(肌肉和脂肪)在抵抗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经得起疾病消耗

  与瘦人相比,胖人体内存有相当重量的脂肪组织,在生重病时,尤其是禁食期间,这些“油”可分解代谢产生能量,填补生病期间所消耗的能量。而瘦人体内脂肪储存有限,经不起消耗,很快就会用光。

  提高基础代谢率

  肌肉组织比脂肪组织会消耗更多能量来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因此增加肌肉量可提高身体基础代谢率,有助在疾病或治疗期间维持正常的体重和代谢。

  增强心肺功能

  肌肉量的增加可提升心肺系统功能,使心脏更有效地泵血,肺部更有力地进行气体交换,这对于疾病治疗期间的体能恢复和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改善身姿和平衡

  强壮的肌肉有助支撑骨骼,减轻关节负担,从而改善身体姿势和平衡,预防摔倒。即便突发摔倒,胖人皮下肌肉和脂肪组织较厚,可起到缓冲作用,减少骨折乃至其他严重问题的几率。

  提高恢复能力

  较高的肌肉量和脂肪组织,可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有助在疾病中或手术后更快地恢复体能。

  维持正常体温

  脂肪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寒冷环境下,脂肪能有效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失,维持体温稳定。

  近日,国际期刊《糖尿病肥胖与代谢》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称,体重指数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风险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与癌症死亡风险之间呈L型曲线关系,但拐点均为26-27kg/m2。当处于拐点以上时,体重指数每增加1kg/m2,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增加3%和5%;而在拐点以下时,体重指数每增加1kg/m2,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癌症死亡风险分别降低8%、5%、6%。

  黄清卿强调,虽然一定的脂肪储备可为身体提供额外的保护和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越胖越好。过度的脂肪积累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此要胖得恰到好处。

  建议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控制在18.5-23.9之间,老年人可适度放宽,适宜范围为22-26.9。

  如何才能健康长肉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刘敏表示,每天保持健康的饮食模式才能达到营养均衡,再加上一定的活动量,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平衡膳食基础上,减少热量摄入

  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成年人每天要摄入1.5-1.7升水,谷物200-300克(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蔬菜类300-500克,水果类200-350克,动物性食物120-200克(每周至少2次水产品,每天1个鸡蛋),奶及奶制品300-500克,大豆及坚果类25-35克。

  不吃高糖食物,如含糖饮料、甜品、奶茶、蛋糕或甜度较高的水果等。

  少油、少盐、适量吃坚果(坚果能量较高),像麻辣烫、辣条这样的高热量食物不要吃。

  每顿饭七分饱,按照“先吃菜,再吃蛋白质,最后吃主食”的顺序。

  细嚼慢咽,一口主食至少嚼5下,不要汤泡饭,待有饱腹感后就放下筷子。

  练好骨骼肌,不易“发福”

  常说的腹肌、臀肌、胸肌等都属于骨骼肌,是机体内质量最大的肌肉群,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张一民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2次力量训练,并适当结合慢跑、快走、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

  65岁以上老年人每周至少进行3次,首选自重训练,比如深蹲、俯卧撑,也可用哑铃、弹力带等工具给动作增加一些阻力,且需戴好护膝、护踝等护具,以免受伤。

  练到位,吃也要跟上,尤其是蛋白质,建议每公斤体重每日摄入1.2-1.5克蛋白质,100克瘦肉(一巴掌大)约含20克蛋白质,100克鱼肉约含18克;100克鸡蛋(两个)约含13克,大家可按需选择。

  最后提醒,如果要减肥一定不要追求快速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非专业人员指导的自行减重,平均每周下降不超过0.5-1千克。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急诊科医生:得病了,才知道身上的“肉”有多重要》)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科普 00006 得病了才知道
身上的“肉”有多重要
2025-03-26 永康日报2025-03-2600006;永康日报2025-03-2600009;永康日报2025-03-2600008;永康日报2025-03-2600010;永康日报2025-03-2600011;永康日报2025-03-2600012;永康日报2025-03-2600013;永康日报2025-03-2600015;永康日报2025-03-2600016 2 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