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社会·看点

陈家兄弟想帮
父亲完成夙愿

希望有线索的市民
可以帮帮他们

  陈家兄弟想帮

  父亲完成夙愿

  希望有线索的市民

  可以帮帮他们

  “曾祖父曾三次回永康续谱,第一次回去时村里只有一名80多岁的老太太认得出他,才允许他进祠堂翻阅族谱。后来,他每隔三年去一次,终于在第三次成功领回修订后的族谱。他的两个小孩名字也列入家谱里面……可否麻烦贵报帮忙找一找我们的亲人?”日前,本报收到一则求助信息,求助者是来自杭州市桐庐县的陈勇强。

  “我们兄弟几人曾多次陪同父亲回永寻亲,结果都是无功而返。现在,父亲年岁越来越大,心中一直牵挂着这件事,才想到请你们帮忙。”陈勇强说,虽然自己和家人都没有在永康生活过,但心中一直觉得永康非常亲切,如果能找到老家信息,不仅能为86岁的父亲完成夙愿,还能向后代说清自己的根究竟在哪里。

  陈勇强告诉记者,自懂事起,自己的学籍档案籍贯一栏一直填写的是永康。但这是一个既亲切又陌生的地方。尽管自己从没在这里生活过,多年来还是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也为家乡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到骄傲和自豪。为了更好地找到老家线索,他还专门整理了一个《寻永康老家情况介绍》的文档(扫一扫下面二维码查看详细情况),里面记录了长辈遗留下的一些信息。

  记者认真翻看陈勇强提供的信息,发现其寻亲线索主要有四条:其一是其生于1863年的曾祖父陈家贵(曾用名“陈永利”或“陈振富”)在15岁左右和亲戚一同前往桐庐后失联,曾祖父曾三次回乡参加族谱修订(分别是1904年、1908年和1911年),将两名孩子陈锦源(1898年生)和陈锦妹(1904年生)的名字纳入谱中;其二是这本陈氏族谱封面是红色的,有上下两侧,上册为家族渊源和发展情况,下册为修谱所在村庄和祖宗陵墓位置情况,据说家谱按惯例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都要拿出来晾晒;其三是陈家祠堂面前有一口水塘,家里的家具上写有“颍川”(陈氏堂号)字样,另外有写“鼎甲名贤”(估计是历史上赐匾的名称);其四是20世纪50年代曾有从永康来的铜匠师傅说认得陈勇强的曾祖父,说曾祖父家是在一个“江瑶坞”的地方。

  “我们顺着这位铜匠师傅所说的线索找了好多次,都没有结果。估计他当时说错了,或者年代久远有所偏差了。”陈勇强遗憾地说,“毕竟时间太久了,我们也知道要找到非常难,但如今我父亲和姑姑们都已到耄耋之年,根在永康的他们心中始终抱有遗憾,希望你们能帮帮忙……”

  追本溯源,孝宗敬祖。家族意识和孝悌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宗族和血缘让人们的认同感、荣誉感凝聚在一起,不断地发展壮大,才会有民族不断凝聚的发展力量。陈勇强一家的寻亲之旅已经跨越半个多世纪,或许困难重重,但这件事本身就代表着宝贵的宗族文化,这场寻亲能否圆满?期待广大市民朋友向本报提供宝贵线索(联系电话:18314911008),一起帮助陈勇强一家完成夙愿。

  融媒记者 胡锦

  扫一扫

  查看《寻永康老家

  情况介绍》详细情况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看点 00005 陈家兄弟想帮
父亲完成夙愿
2024-10-15 永康日报2024-10-1500007;永康日报2024-10-1500010;永康日报2024-10-1500020;永康日报2024-10-1500021 2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