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式”火灾自救的背后——
市应急管理局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教科书式”火灾自救的背后——
市应急管理局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融媒记者 胡美樱子) 日前,经济开发区某企业上演了一场堪称“教科书式”的火灾自救。火灾发生初期,员工按响警铃、组织疏散、使用灭火器灭火、拨打119报警电话……整个过程沉着冷静、应对得当,让消防员看了都不禁点赞。相关新闻报道在CCTV新闻频道、应急管理部网站等平台刊播。
这起火未成灾的背后,是我市各镇(街道、区)、应急部门一轮又一轮安全培训的成果。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助能力,金华市将开展自救互助应知应会培训列入今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为了加强工作实效性,扭转过去将消防器材使用培训当作应急演练的错误认识,市应急管理局要求各镇(街道、区)选择一个一厂多租的点,现场指导开展实战式应急疏散逃生演练,并以点带面,由各镇(街道、区)基层安监人员指导辖区企业开展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截至目前,全市各行业领域共开展应急疏散逃生演练超22万人次。此外,我市持续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重点岗位(包括班组长)全员式安全大培训,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模式,对企业员工集中充电,提升一线员工安全意识、应急能力。培训课程不仅涵盖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也包括现场救护、心肺复苏等常见急症救护课程。培训期间,市应急管理局开展突击式实战型应急演练。培训结束后,组织员工开展结业考试,检验培训成果。
为了让安全生产培训“走新”更“走心”,我市还创新推出“跨界式”安全培训,将典型案例拍成微电影《生命的名义》,组织参训人员观看。“看了电影,我感触很深,其实很多安全生产事故都是可以预防避免的”“和电影里的人一样,我们也会存在侥幸心理,以后我要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各种习惯性违章”……在某企业从业人员培训课上,不少员工在观影后主动剖析自己在安全自主管理中的不足,并表示要增强安全意识,规范自身行为。
此外,市应急管理局整合全市安全培训机构,将原来的4家整合成2家,打造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针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该局在上级规定课时的基础上,进一步紧凑理论与实操时间安排。特种作业人员平均考核通过率维持在92%左右,居金华市首位。
“我们始终坚持安全培训不到位就是最大安全隐患的理念,把应知应会内容落实在行动上,而不是落实在书面上、嘴巴上。”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针对我市工贸企业的实际,该局推出了应急演练“1+5”模式。“1”是指以幢为单位,每层厂房必须安装联动警铃。“5”是指五会:会按,每个从业人员必须学会按警铃以及让警铃复位,由第一时间发现警情的人员通过警铃报警;会逃,知道安全出口在哪里;会救,每个从业人员必须学会使用灭火器,会进行初期灭火;会引,以班组为单位,将所有从业人员编组,一旦警铃发出,班组长有义务通知班组人员往最近的安全出口逃生;会报,应急逃生到安全场地集合,由班组长进行本班组逃生情况汇报。同时,要求企业在开展应急逃生演练时,不得提前告知员工,通过随机设置火点,察看从业人员是否有能力发现警情,加强应急逃生演练的实战性。涉及可燃爆粉尘场所和有限空间作业的,另行开展相关应急处置培训。
在此基础上,市应急管理局将继续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周密组织、专人负责,加强对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全面推进“逢查必考”“逢查必核”,压紧压实各方责任,让安全源于守规、防患始于未然的理念入脑入心入行,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