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时政·综合

建好“六大员” 护好“责任河”

我市全域河(湖)长基层管护迈上新台阶

  建好“六大员” 护好“责任河”

  我市全域河(湖)长基层管护迈上新台阶

  本报讯(融媒记者 胡美樱子) 近日,古山镇镇级河长李文帅带领民间河长前往华溪古山三村段巡河。河长们徒步4.5公里,清理垃圾1吨,指出问题点位5处。

  “每月22日我们都会组织开展集体巡河活动,常态化巡河有效保护了水资源,改善了水生态。”李文帅说,近年来,古山镇紧抓“常态化巡河、基础设施提升、夯实运维管理”三个重点,积极推动高标准河长制体系全覆盖建设,打造了“河长+宣传员”“河长+巡查员”“河长+参谋员”“河长+联络员”“河长+示范员”“河长+战斗员”的“六大员”队伍,有效提升水环境质量,华溪古山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牵引作用,近年来,我市聚焦长效管护,持续巩固基层治水链条,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古山镇为代表的“六大员一体化”河(湖)长基层管护模式,走出了一条基层管护精细化、长效管理规范化的河(湖)长管护之路。

  “河长+宣传员”推进全民治水。我市将每月22日定为全域“河长日”,通过报纸、电视和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营造浓厚的全民治水氛围;建立奖赏评优机制,树立河(湖)长治水先进典型,对先进个人和集体给予奖励;利用河(湖)长制监管平台、“公众护水”小程序等,交流治水经验,引导基层河(湖)长履好职、尽好责;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在学校成立童心护水队,在企业开展护水知识竞赛,进社区发放护水手册;依托“绿水币”超市,举办护水兑换话费等活动;以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形式,引导广大群众形成爱水护水自觉。截至目前,我市已组织人员5000余人次参与护水活动,发现并及时解决涉水问题500余个。

  “河长+巡查员”落实巡河责任。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活动;各村设一名民间河长和若干名志愿者,负责反馈日常问题、提供治水建议、参与治水监督;推广无人机和电子眼等应用,形成巡河轨迹记录数据库,提高巡河效能;对河道重要节点、重点区域开展巡查,监督易产生污染排放的企业、商铺,发现问题及时处置,解决巡查难、管护难、监督难等问题。

  “河长+参谋员”共商治水良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河湖管护的重要力量。我市围绕群众反映的涉水热点问题,通过代表委员执法检查、民主监督、专题审议、协商交流等形式,助推河湖管护提质增效。同时,发挥本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熟悉环境与民情水情的优势,鼓励他们积极建言献策,为治水提供合理化建议。

  “河长+联络员”架起沟通桥梁。我市建立举报投诉机制,及时处理群众对治水的意见和建议;打破地域壁垒,主动与缙云、武义等地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建立健全定期巡查制度,开展跨界巡河行动,改善交接断面水质。跨界巡河活动年均开展40余次,累计发现处置岸线问题120余个,清理水域面积2000余公顷、垃圾漂浮物500余吨。

  “河长+示范员”树立治水榜样。我市要求各级河长从自身做起,形成带动示范效应,引导“企业河长”“民间河长”“河小二”等力量参与巡河。2023年年初以来,共完成巡河9380人次,发现问题4643个,整改完成率100%。

  “河长+战斗员”提升监管效能。我市不断完善“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河长+法官”等协作机制,健全部门横向融通、乡镇纵向贯通管护体系,持续提升依法治水护水能力;以“大综合一体化”省级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水域治理新路径;针对污染水体行为开展“综合查一次”,推动“执法+监管”无缝衔接、高效联动,提升监管效能。2023年,开展汛期监管检查68次,查处违法行为6起。

  从治水攻坚到治水创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我市以建设全域幸福河湖为统领,持续建强“六大员”队伍,形成了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河(湖)长基层管护经验。在“六大员”队伍的持续推动下,我市河湖治理成效显著,境内省控断面和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杨溪水库、太平水库水质达到Ⅱ类,先后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浙中生态廊道建设优秀县。“建好‘六大员’ 护好‘责任河’”案例成功入选全省河湖长制工作典型案例。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综合 00003 我市全域河(湖)长基层管护迈上新台阶 2024-08-16 永康日报2024-08-1600006;永康日报2024-08-1600007;永康日报2024-08-1600008 2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