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Q来·Q去

芒种时节浮现老家农事画面
一家子在麦田间穿梭奔忙

  芒种时节浮现老家农事画面

  一家子在麦田间穿梭奔忙

  天星:

  老家的李子熟了,看到这些李子,我知道又要到芒种节气了。一查日历,今年的芒种是6月6日。

  主持人:

  久居城市的你,还能想起芒种的一些事吗?

  天星:

  如今,已离开农村多年,很多关于农事的记忆虽有点模糊,但努力搜索一番,眼前还是浮现出老家这个时节的很多画面。

  主持人:

  你那时的芒种是怎样的场景?

  天星:

  我清楚地记得幼年时芒种的紧张。吃罢晚饭,父亲就蹲在院里,凑着月光,“嚓、嚓、嚓”地磨镰刀。他把一家人上地割麦的镰刀都磨出来,供第二天使用。那时没有收割机,全是用镰刀割。

  主持人:

  这也是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

  天星:

  一般天刚蒙蒙亮,大人们就开始下地割麦了。农村学校一到芒种就放麦假,让学生帮助大人收麦。我小时候也下地,能干多少是多少。我割一米地就伸腰喊腰疼。大人就会说,小孩子哪有腰呀,我忍着疼又朝前赶。割一段时间,我就喊,我的镰刀呢?谁拿了我的镰刀?大人闻声过来,看着我说:“镰刀不在你腰里吗?”我说:“哦,你不是说小孩子没腰吗?”

  主持人:

  那时常会在劳作中互相打趣以缓解疲劳。

  天星:

  别看割麦子只是左手把麦子一拢,右手抡镰一挥,再使劲往自己的方向一拉,然后把麦子成片放下,就完成了一个割麦子的动作,如此往复,但也是有讲究的,麦茬不能留得太高,太高了影响套种玉米,还影响前行;也不能太低,太低了费劲,还损坏镰刀。

  主持人:

  收割麦子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起早下地的人们不分男女老幼,都在麦田间穿梭奔忙,挥汗如雨。

  天星:

  是的。第一次帮大人割麦子时,父亲专门给我买了一把比较轻快的镰刀,但是割麦子不着要领,也没有长力气,割了不到半垄地,开始时生龙活虎的劲头便烟消云散,被烦躁的心情代替,腰酸背疼,紧握镰刀的手磨出了血泡,也没有了力气,再加上刺挠的麦芒、汗水的辣眼、毒热的太阳、燥人的干风,我就像缺水的秧苗,蔫蔫地没有精神,不时直起腰来,抬眼望望远方的地头,一点一点地计算着前进距离。

  主持人:

  辛勤劳作才是这个时节的主旋律。

  天星:

  有时候,远处的田间会传来卖东西的吆喝声,我就竖起耳朵仔细听。如果是吆喝卖冰棍的,大人们就会给我几毛钱,让买几根五分钱一根的冰棍。大人们也趁机稍微休息一下,吃着冰凉的冰棍,精神便清爽了很多。

  主持人:

  时代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升,环境在变化。那时候在炙热的麦田里能吃上一根透心凉的冰棍,绝不亚于现在吃山珍海味的感觉。

  天星:

  是啊。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去不复返,我们在长大、在成熟。我也从农村到了城里工作、生活,虽然再也受不了麦收季节的辛苦和劳累,但割麦子、拉麦子、打麦子、脱麦子、晒麦子成了我们记忆深处难忘的回忆。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Q来·Q去 00007 芒种时节浮现老家农事画面
一家子在麦田间穿梭奔忙
2023-06-03 永康日报2023-06-0300008;永康日报2023-06-0300011 2 2023年06月03日 星期六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