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菜心甜津津
春天菜心甜津津
□黄田
立春后,气温慢慢回升,走进菜园,一棵棵菜心,碧如翡翠,沐浴着阳光雨露,在翠绿的菜叶呵护下,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或羞羞答答地含苞欲绽,或迫不及待地迎风怒放,向春天展示出袅娜风姿。
菜心,又名菜薹,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时令蔬菜,因柔嫩清甜,食而无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被誉为“蔬菜之冠”。
从品种上说,主要有白菜心、芥菜心、油菜心等;就颜色而言,有白菜心和紫菜心之分。白菜心最常见,过去老家农村,每家每户都会种植,遍布菜园,几乎要吃上大半个春天。进入每年一月中下旬,白菜开始疯长,一个晚上,主茎差不多要长一寸,似乎听到拔节的声音。同时每片叶子旁边的侧茎,也开始冒出点点嫩芽。等主茎升到一尺多长,即将开花时,从基部掐掉,侧茎就会争先恐后地拼命生长,一批又一批,一直延续到三月底。
掐菜心,大有讲究,不要掐得太低,主茎底部太老太长,吃不了;也不要掐得太高,主茎太嫩太短,有点浪费。更不要连根拔起,不然,就不能源源不断地长出菜心、更长时间享受到菜心的美味了。第一批上市的菜心,粗壮笔挺,不必去皮,连茎带叶,筋道爽口,妙不可言。后面几拨的菜心,茎秆细长,略带苦味,因此有“头薹二薹甜津津,三薹四薹苦盈盈”之说。不过,芥菜心有点苦涩,焯过水就会好吃一些。过去,物质缺乏,生活贫困,油菜心是没有人卖的,等开花结籽后晒干,用来榨油。菜籽油香喷喷的,比油菜心更值钱。
紫菜心,比白菜心上市早半个月左右,不论是老家邵阳,还是第二故乡永康,因为种植不多,供不应求,春节前要卖10多元1斤,节后大量上市,价格就跌到3元以下。与白菜心一样,第一批紫菜心粗壮,有拇指大,洗干净,撕去表皮,掐成一二寸长,也不需焯水,油热倒菜,再放点盐、酱油、味精,伴随着一阵噼里啪啦脆响,瞬间热气腾腾,然后出锅上桌。塞进嘴里,脆爽可口,如吃甘蔗,余味无穷。
春天,菜心是我的最爱。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一所山区小学教书,距县城10多里,交通不便,学校没有食堂,每个老师自己做饭。只有到周日放假时,我才骑自行车去县城采购蔬菜食品。那时还买不起冰箱,蔬菜买回来放在地上,叶子几天就发黄生霉不能吃。令人欣慰的是,学校前面,有一片稻田,9月初开学后,稻谷都已收割。一天放学后,我借了一把锄头,挖了一块田,种上白菜。过完春节,学校又开学了。我走到菜地一看,哇,满眼葱绿,那些白菜,有的含苞抽薹,有的花朵正艳,一只只小蜜蜂,嗡嗡叫着,飞来飞去,正在忙碌地釆花酿蜜。
我每天去田地里掐一把菜心,餐餐炒一碗,吃得津津有味,大概持续了一个多月。那时,工资很低,每月45元,除去生活费用,所剩无几。这一地菜心,既改善了生活,又节省了开支,还带来了快乐。
在老家邵阳,过去春节期间许多人爱吃糍粑。这种又圆又扁的糍粑,是用上等糯米打造的。但糯米糍粑吃多了,易上火,胃发胀,夹着菜心吃,可以促进消化。所以吃糍粑前,母亲就会炒一锅菜心,每人一个糍粑,一碗菜心,糍粑伴菜心,如鱼得水,滋溜滋溜,风卷残云,一扫而光,一连吃几个都不觉得油腻。
新鲜菜心,是春节期间的主打食品。每逢佳节胖三斤,是因为大鱼大肉吃多了。所以,春节前妻子就在超市采购了大把菜心,准备过年期间每餐炒一盘。妻子说,菜心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消化、减肥,降低血压。我信以为真。
有一年正月初八,我提前回到永康。每天清晨,公司旁边的马路市场,就摆满了各种沾着露珠的菜心,价格便宜,每斤不足2元。我走过来走过去,东瞧瞧西看看,不慌不忙,百里挑一,只选那些翠嫩细长、不开花、不空心的菜心,白菜心和紫菜心各买了好几把,塞满冰箱,轮流炒,可以连吃好几天,开心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