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西津吟风

文章导航

  铁艺传人卢得洪记

  □屠爱青

  叮叮当当生计忙,

  技艺高超名声扬。

  祖传几代仍坚守,

  件件铁器皆文章。

  深秋时节的一个下午,我们几人应邀走访西溪镇丁塘村丁坑自然村铁艺传人卢得洪。村口遇人打听,一村民说沿着进村道路一直往前,听到叮当声拐进便是。

  循声来到打铁现场,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工棚,搭建在一幢三层楼的边上。个子不高的主人翁,戴着一副老花眼镜,系着一条帆布围裙,一手紧握铁锤,一手拿着铁钳,铁钳上夹着一把发红的菜刀,正“叮当叮当”一轻一重地锤打着。他就是铁艺传人卢得洪,今年68岁,全家以打铁为生。“妻儿两人今天赶集去磐安摆摊卖铁件了,邻近市县都认可我家的家伙好用,生意也不错。这里有点乱,请进里屋吧。”老卢一边放下手中的活计,一边带领我们走进他的铁艺展阵室。

  哇!满屋的铁艺物件,大件的、小件的、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足足上百件,有农具系列、刀具系列、杂件系列。这一件件闪着寒光的铁器,在紫红色金丝绒桌布的映衬下,似乎温和了不少。随行的两名90后女同事,不知那把带有小木柄扇形似的小刀叫什么。我抢了卢师傅的话,假装得意地告诉她俩,这刀叫“切刀”,是以前母亲为家人制作布鞋用的工具。叠制好的鞋底,经麻线密密麻麻地来回缝纳后,就要用这种专用刀具把鞋底切修平整。当然对于她们年轻人来说,这些都是陌生的,而对于过来人,睹物思情,面对这些老物件,总能让人感受到那满满的温情与回忆。

  在刀具系列的铁件中,卢师傅一一向我们介绍哪一把是宰牛刀,哪一把是利毛刀……突然,我发现了一把精致的细柄连体小刀,柄长18厘米,刃宽约3厘米,柄尖处还弯有卷钩。“这把是什么刀?”我好奇地问卢师傅。“这是一把阉猪刀,阉猪师傅的手术刀。”卢师傅笑着答道。“好残忍。”我的心“咯噔”了一下,眼前立刻浮现出儿时躲在远处,憋住呼吸,看那阉猪的场景,那个高高瘦瘦的阉猪师傅,一脚压在猪仔的头,一边叫母亲用双手按住小猪的四条小腿,侧卧着的小猪仔只能嗷嗷嚎叫,看不清那个狠心的师傅,是怎样用这种凶器将小猪仔的肚子割开,又是怎样从肚子里掏出什么东西来……

  正当我沉浸在回忆之时,卢师傅把我从思绪中拉了出来,他指着一排高高的长柄刀,叫我来鉴赏。有红缨枪、大砍刀、关公青龙刀、武松戒刀等,这些古代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武器,卢师傅都能轻松打制出来。

  卢师傅指着一把2米多高的大刀说:“这把关公青龙刀,是一位外地老板定制的。单价1万元,足足用了60多斤生铁铸造而成。”只见两边的刀面上,还刻有两条栩栩如生、骁勇无比的青龙;一团火球从青龙嘴里喷吐而出,滚动着远去。

  在我们赞不绝口之际,卢师傅拿出了属于他的两件宝贝:一件是2016年市政府颁发的“匠人新秀”奖杯,另一件是2019年市文广旅体局颁发的“打铁技艺”非遗传承人证书。随后,卢师傅娓娓道起了家史——

  卢家世代以打铁为业,传到祖父卢金朝一代,上下三处,无人不知,邻近四县,声名鹊起。其父亲卢大汉,十三从艺,十四掌门,十六成名。抗战期间,缙云壶镇一带有抗战军车,车梁被日寇炸断。在卢大汉的泰兴铁铺,卢大汉命徒儿架起两只熔炉,由他亲手掌炉执锤,几锤锻打,熔接而就,军中无不啧啧称道。解放以后,父亲参加全省技艺大比拼,艺压群雄,勇夺桂冠。如今卢得洪与其二子,继续业承前辈,匠心不改。

  “待上级相关部门对我‘卢氏技能大师工作室’审定获批后,我们的作坊将会有所着落吧。”卢师傅满怀期待地微笑道。

  卢得洪正在专注打铁


永康日报 西津吟风 00014 2020-11-11 永康日报2020-11-1100008;永康日报2020-11-1100009;12412340;12412640;永康日报2020-11-1100010 2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