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纳谏轶事两则
□徐杲
曾来永康飞龙山避难的汉光武帝刘秀由于本人是“农民”出身,所以了解农民的疾苦。他即位后,采取了不少保护农业、减轻农民赋税的措施。他还下诏释放奴婢,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使大量奴婢变为庶人;并鼓励流民返回农村,促进了生产,从而过上较为安定的日子,迎来史学界一致公认的汉朝中兴时期。
也许因为刘秀有来过永康一带避难的经历,他还有一个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点,就是能够听取、容纳不同意见,喜欢和赞赏那些敢于直言、敢于当面对自己提出不同意见的人。作为永康生民的皇上和曾到过永康这块土地的君主,现向永康的当代人介绍他这方面的两则轶事,供读者们阅议。
一、刘秀有二姐一妹,长姐名黄,丈夫早死守寡。次姐名元,嫁邓晨为妻,在刘演、刘秀起兵前期战乱中殉难。妹名伯姬,曾随刘秀来永康避难,返回湖北后嫁给起义军的重要将领李通为继室。
刘秀登基后,追谥长兄刘演为齐武王,二兄刘仲为鲁哀王,二姐刘元为新野长公主,又封叔父刘良为广阳王,长姐刘黄为湖阳长公主,妹伯姬为宁平长公主,一家亲属,皆有奖封,真是满门欢喜。
然而,在这些受封的人中,却有一人喜中有忧,闷闷不乐,这就是刘秀长姐湖阳公主刘黄。因为她当时才三十多岁,虽封为公主,但丈夫早死,孤身一人守寡,实是寂寞难熬。刘秀历来对姐妹十分爱护,他深知大姐的苦衷和心理,于是就特地与她谈论手下的大臣,问姐姐喜欢哪一个,可以帮助她去说合。大姐坦率地说:“朝上大臣,我看就数大司徒宋弘这个人最不错,威容德器,非群臣可及,可惜他已有妻子。”刘秀点点头说:“我知道了。”于是,刘秀召宋弘晋见,并嘱大姐坐在大厅的屏风后听取谈话结果。
宋弘来后,刘秀赐座,对宋弘好言说:“我有一句话想请教你,你现虽有妻室,但俗语有云;贵易友,富易妻,这也是人之常情,不知你可知否?”宋弘已猜出皇帝的用意,仍严肃地顶撞刘秀:“臣从未听说过那样的话,但听说过有这样的话: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被他呛得一时无语好答,回过头对坐在屏风后的大姐扮了个鬼脸,说:“这件事看来办不成了。”湖阳长公主只好怏怏回后宫去了。
宋弘当面拒绝刘秀的好意,顶撞了皇帝,这在“皇帝圣旨口,一言定春秋”的封建社会是很不简单的,而刘秀此后对宋弘更为尊重,继续重用信任他,这种为君之道也是十分难得的。
二、还是这个湖阳公主,被宋弘拒婚后,由于寡居无聊,因此豢养了一伙家奴,以东逛西游、好逸恶劳打发日子,做了不少坏事,完事后就避匿于公主府院内,地方官也不敢前去抓捕。彼时,洛阳新任一个名叫董宣的县令,此人十分耿直。
有一天,湖阳公主带那几个家奴出来作恶,董宣见后就上前阻拦,不准他们前往。公主大怒,欲斥董宣。董宣拔出佩刀,划地有声,一面直斥公主纵奴作恶罪当连坐,另一面令手下将恶奴绑走。公主吓得要命,悻悻驰返回宫中,向刘秀哭诉。刘秀听了,也不禁动怒,立即召董宣晋见,令左右执棰挞宣。
董宣叩头说:“请容臣一言,臣死而无怨。”刘秀勃然云:“你还有什么话说!”董宣回答说:“陛下圣德中兴,从律治国,但却纵容长公主纵奴作恶,这如何能制治于天下,如果陛下认为您这样做是对的,臣不用您捶打,我自己自杀好了。”说罢,用头撞柱,一时血流满面。
刘秀听了董宣的抗辩,觉得他理直,怒气消了一些,嘱宫人将董宣扶住,不让他再撞,但命令他要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坚决不肯。刘秀叫了几个力壮的宫人,按住他的头,强叫他向公主叩头,董宣用两手拄地,强挣着头颈,始终不肯低头。
刘秀笑着说:“这个人耿直可敬,我们不要再为难他了。”他还对董宣说,“你的头颈好硬啊!我就封你为强颈令吧。”董宣依谕即出。刘秀接着又发诏嘉奖:董宣执法认真,特赐钱三十万。从此,董宣搏击豪强,威震首都,使洛阳的社会治安得到了好转。
董宣在职五年,后因病去世。刘秀派使者前去探望,只见董宣一布被裹尸,老妻相向对泣,内室仅大麦数斛,敝车一乘,清贫如洗。使者回来后报告刘秀,刘秀很是叹息,命用大夫礼安葬。
董宣清廉可敬,但刘秀这种能够采纳谏言,厚待诤臣的态度,作为一个到过永康的皇帝,也是十分值得我们当代永康人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