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时政新闻

文章导航

  我市30万只燃气瓶有了“身份证”

  城建监察大队全面铺开瓶装燃气信息化管理工作

  □通讯员 陈旭红 胡海滔

  记者 徐赛瑾

  本报讯 瓶装燃气是否容易有质量问题?充装的燃气是否存在“缺斤少两”?燃气瓶如何保障使用安全?加装燃气怕遇到“黑气站”?千家万户都在使用的瓶装燃气,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也带来了很多类似疑虑。

  我市瓶装燃气数量庞大,如何精确到每只钢瓶的管理成了难题。自去年8月开始,市建设局城建监察大队就已实施开展瓶装燃气信息化管理工作。简单地说,就是给每只液化气瓶都贴上“身份证”,通过智能手机扫码即可获取气瓶的“个人档案”,气瓶编号、型号、制造日期、下检年月、报废日期、充装日期等20余项详细内容一目了然。截止目前,我市近30万只燃气钢瓶已完成信息化管理。

  同时,为全面掌握我市瓶装燃气使用情况,加强瓶装燃气安全管理工作,瓶装燃气信息化实名制配送也已全面启动。燃气瓶有了“身份证”,使用者同样也进行了实名认证。通过对气瓶建档,将钢瓶信息与用户信息对应,建立我市瓶装燃气管理数据库。

  据市建设局城建监察大队大队长应伟政介绍,自开展瓶装燃气信息化管控工作以来,为全面落实此项工作,大队建立了气瓶二维码每周通报工作制,对二维码上传数量、检验数据、充装数据等信息进行实时考核,将排名靠后的气瓶充装单位作为重点督查对象,针对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意见。

  同时,市建设局城建监察大队还希望广大用户共同参与管理,积极配合瓶装燃气送气工完成用户信息实名制登记,主动学习掌握燃气安全知识,保障自身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永康日报 时政新闻 00003 2018-06-12 永康日报2018-06-1200005;永康日报2018-06-1200006 2 2018年06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