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一周关注

文章导航

  自带便当

  办公室午餐的“清流”

  中午饭点一到,办公大楼里就蜂拥而出许多外出就餐的上班族。当然,也有不少“留守”办公室的,“兵马”不动,各路粮草(“外卖”)就已先行到达桌上。

  而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群自带便当的上班族逐渐涌入大家的视野,各色餐盒,各类菜色……带动了另一种就餐文化。

  本期,不妨跟随记者一起“投身”于这股“清流”之中,探究自带便当里的“秘密”吧。

  □记者 章琛

  早起一小时 换种方式减压

  刘姿是一位90后女孩,去年刚进入我市一家工贸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刚入职时,我一边要忙新员工的招聘,一边又要负责老员工的培训与考核。连轴转的工作,让我有时候都顾不上吃饭。”刘姿略表无奈,但很快就想到了办法——晨起做便当。

  “说是便当,其实做的是简单的沙拉。”刘姿说,她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向来自欧美、西亚等地的朋友请教了多种沙拉的做法,朋友送她“沙拉王”的称号。

  刘姿表示,沙拉便当要准备的材料相对简单,她每天只需要花半小时就可以完成。因为多数沙拉拿来冷食,所以工作间隙,她就可以“见缝插针”吃两口,补充一些“能量”。

  现在,刘姿每天早上会提早一小时起床。半小时用来提前做“午餐”,剩下的时间拿来做简单的舒展拉伸活动。

  “说实话,我的工作压力还是蛮大的,在做沙拉的过程中,切、煮、焯这些操作对于我都是一种减压方式。以前,我认为早上多补会儿觉能让我缓解前一天的疲劳,但我发现效果不明显。反而现在稍稍早点起来,让我的大脑和身体都舒爽了起来。”刘姿补充道。

  食物营养搭配 节省排队时间

  黑木耳、豆芽、胡萝卜、鸡丁……许湘的保温盒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她这日的午餐。保温盒有三层,是许湘特地为带便当购买的。上层放置荤素菜肴,每天的菜色都不尽相同;中层是晶莹饱满的白米饭;最外面一层放汤。

  许湘今年35岁,是一位新媒体策划人员。“我从小都吃得比较清淡。外面餐馆里的菜对于我来说,相对比较油腻。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在家里吃饭。” 她说,她原先的公司离她家很近,每天中午她都可以步行回家吃饭。但是,自从公司搬了地方,她的午餐生活就变得不便起来。

  许湘说,她曾经也是饭点吃饭大军中的一员。可是,每当她排了很长时间的队,终于可以吃上一顿午饭的时候,她早已没有了原来的兴致。因此,她才动了带便当的念头。

  便当里的食材,许湘会精心挑选。“绿色的叶子菜闷在食盒里,就会失去它原先的光泽与营养,所以我不会选它们。”她说,蔬菜要选择不易变质的无叶为宜,如土豆、洋葱等,而肉类以鸡肉和鱼肉为主。“自己烧的菜从选材、调味都可以自己掌控,最重要的是有家的味道。”许湘说。

  经济环保 攒下钱来做“副业”

  余姗姗的便当盒可谓相当亮眼,“一、二、三、四”有四层,每层分别是蓝色、绿色、粉红色和米白色。“看到这样的便当盒,你不觉得一下子就有了食欲了吗?”她笑着说。

  23岁的余姗姗是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过,因为单位没有食堂,她和许多同事都经常点外卖来“填补”午时的“饥肠辘辘”。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外卖一般都20元起送,我一个星期工作5天,一个月至少要花费520元,而一年至少要花6000元。而通常情况下,花在外卖上的费用,远远比这个预算还要多得多。”

  “我用来做便当的材料基本都是前一天晚上家里剩下的食材。”余姗姗提到,即使她要另外买些食材,20元足够她做相当丰盛的便当,并且有时还能多做一两顿。同时,她还自带碗筷、勺子。“这样,我就可以尽量不‘生产’因外卖而衍生出的垃圾了。”

  余姗姗的便当经常能引得同事、朋友的围观,做得精致美观不说,味道上也不得不让人竖起大拇指。“我其实可以靠这个创造一个副业的。”她调侃道。不过,余姗姗另有打算,她想将原打算“贡献”外卖的“钱财”攒起来,作为自己学习摄影的费用。


永康日报 一周关注 00014 2018-05-04 永康日报2018-05-0400009;永康日报2018-05-0400007;永康日报2018-05-0400008;永康日报2018-05-0400006;永康日报2018-05-0400016;永康日报2018-05-0400017;永康日报2018-05-0400019;永康日报2018-05-0400020;永康日报2018-05-0400023;永康日报2018-05-0400024 2 2018年05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