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长随着孩子读书而“迁居”学校附近
中国式陪读,利大还是弊大
主持人:
为了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当代“孟母”行列,他们放弃家中优越的生活条件,随着孩子读书的学校而“迁居”。从这些“租房陪读”父母们的言行中,我们看到了家长的辛苦与无奈,也看到了父母望子成龙的拳拳之心。是放手让孩子住校锻炼能力?还是租房陪读,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一下。
youyou:
我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父母在我身上倾注的爱可能要比其他父母多得多。后来,我考上大学,已经退休在家的父母干脆跟着我一起到另一个城市去陪读,照顾我的饮食起居。不过,我不认为他们妨碍了我的自由空间,反而觉得很温馨。
云淡风轻:
我姐一家正因为女儿要读高中面临第二次搬家。我个人也不赞成孩子住校。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应该多接受家庭的教育熏陶与温暖。算起来,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到读大学后,跟父母接触就少了,所以在未成年的时候,就应该多多享受这份亲情。
夏目苁林:
有些孩子站起来都比自己父母高了,可家长还陪读在侧,跟照顾幼儿、小学生一样去照顾孩子,监督孩子。这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有多大帮助。再说了,人生的路很长,家长也陪不了孩子一辈子。
缘分天空:
不能完全否定“陪读”,毕竟这是因人而异。一些本身学习习惯、成绩都很好的学生,家长陪读也只是为了能在生活上给予更好地照顾,不会产生什么副作用。
D.Y:
遇到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孩子,还是由父母陪着读书比较好。
闫墨燃:
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一直处于稀缺状态,跨区求学早成普遍现象。为节省时间,家长们在学校附近租房,陪孩子读书,在背后,也是有着许多无奈的。
卷曲:
陪读,有利亦有弊。处理得当的话,会让学生觉得有亲情这个强有力的后盾,有助于自己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如处理不当,加之三天两头的唠叨“紧箍咒”,会给孩子带去压力,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不能好好去学习了。
云淡风轻:
陪读并不是限制他的自由,与家长同住也可以给他独立生长的自由空间,这是家庭教育的方法。我自己很小的时候就离开父母去读书,没能好好享受父母的关爱,现在总希望多一点时间陪父母。搬家尽管给生活增添了一些麻烦,但是我想换个环境也是一种新的体验。
阿郎:
幼儿园管,小学管,中学管,甚至上了大学还不放心,重管不重教的方式,即便付出了心血和努力,也未必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从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关键,必要的时候,家长自己也应该学会“放飞”孩子,为孩子长大后快速融入社会打基础。
主持人:
关心孩子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家长一贯地溺爱孩子,除了学业之外均不让孩子染指,往往又会导致孩子缺乏起码的自理自立能力以及吃苦精神,弱化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包括今后面对人生挫折时的应变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