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五峰走笔

文章导航

  西津赏联

  □程瑞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白天陪朋友逛过五金城,晚上陪他们去看西津桥。从解放桥向西看过去,西津桥一如长虹卧波,灯彩照得西津桥下波光粼粼。走近看西津桥,廊屋深幽,灯光暗淡,竟望不到尽头。永康城区并不大,却有三江六岸。流经城之南的叫南溪,流经城之北的叫北溪,也叫华溪。两溪在解放桥附近汇合,向西而奔,称为永康江。永康江两岸自古以来风光丽秀,南朝时的沈约,就曾有诗《泛永康江》给予盛情赞美。

  首建于清康熙57年的西津桥就架在永康江上,为石墩木梁重檐结构。岁月沧桑,西津桥也历尽磨难,建而毁,毁而修。最近一次重修是永康刚踏上发展快车道的1989年。重修时,当时的县政府承其旧制,作为历史文物要求标准进行修葺,依旧是石墩木梁重檐,只是加长了一点,廊屋高度提升了一点,中间改作亭阁。现今的西津桥有12墩13孔,长166米,桥面覆屋58间,号称是当今中国最长的古廊桥。此桥重修,得到了全县父老乡亲的热烈拥护,包括侨居海外的永康籍乡亲,也纷纷捐款献策,共襄盛举;也得到了国内专家名流的赞赏,桥梁建筑的泰斗茅以升、书法大家沙孟海等都作了题额。更有意义的是,廊桥有柱,每柱必联,向全国征联,选其优秀者,敬请书法名家题写,精雕细刻,终使西津桥成为了赏心悦目的文化长廊。

  西津桥镌有楹联几十副,优中选优,其中有两副联印象特别深刻,一副是永康林克成所撰:

  风风雨雨,暑暑寒寒,湍湍潺潺,潇潇洒洒

  岁岁年年,朝朝暮暮,恩恩怨怨,憩憩悠悠

  上联重点写桥下水态,以作陪衬。随着一年四季风雨寒暑气候的变化,水流或急或缓,永不停息。下联重点写桥上人的心态,是主体。时代更替,人世沧桑,人与人之间种种恩怨就不要去多计较了,对此不妨一笑置之。联语的叠字格局虽出自花神庙联“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但有新意,对可能产生的不愉快的人际关系,主张取“度尽劫波,泯除恩仇”的从容豁达乐观的态度。上联写流水部份全用水字旁,下联写心态部份全用心字底,足见作者的奇思妙想,文字功底深厚。

  还有一副联是程枕霞所撰:

  桃花溪上,片片落英,笑逐一江素月

  西津桥下,粼粼碧水,揉碎两岸青山

  上联化用张旭“桃花竟日随流水”诗意,但“笑逐”较“随”更形象,使桃花带上人的感情色彩,实际也反映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这是一层意思。更有层意思是,华溪在城区这一段也叫桃花溪,沿城古址原有桃花洞,“桃洞浮花”也是丽州八景之一呢!

  再看下联,“揉碎”两字是联之眼。碧波流水,揉碎的是两岸青山的倒影,联想奇特。该动词的巧妙运用,使整个画面生气盎然。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一位著名楹家说,一副好的楹联实可为一个公园、景区甚至城市的点睛之笔,成为一张名片。斯言不虚也!


永康日报 五峰走笔 00015 2017-07-12 永康日报2017-07-1200007;60892;永康日报2017-07-1200008;60888 2 2017年07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