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杰调研垃圾分类工作时强调
党员联户包干 从源头分类减量
□记者 张赤奎
本报讯 21日,市长朱志杰带领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实地前往芝英镇、象珠镇和花街镇调研垃圾分类工作。他强调,要全面推行“党建+”模式,通过党员联户包干和网格化管理,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真正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市领导范晓东、胡增强参加调研。
“给垃圾一个安全的归宿,给自己一个清洁的世界”,芝英镇芝英六村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站的这句宣传标语格外显眼。处理站投入使用以来,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覆盖集镇11个村3万多人。去年,为提升可腐烂垃圾的处理效果,芝英镇又引进了一台厨余垃圾处理器,以政府买服务的形式,由镇政府提供水、电、场地,厂家提供机器设备、人员管理培训、日常操作、机器运营维护及后续肥料回收。
朱志杰详细了解处理站运营模式、厨余垃圾处理流程、农户垃圾分类等情况。“厨余垃圾所占比重偏低,说明源头分类不到位。”得知处理站日进场垃圾约30万吨,但厨余垃圾只有1.5-2万吨时,朱志杰要求芝英镇加强宣传,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做到分类到位、分拣到位、处置到位,最大限度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象珠镇九里口村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站外观生态、美观,一改垃圾处理脏乱差的形象。该站点充分考虑分类处置要求,集生物制肥、餐厨垃圾处理、可回收物利用、废弃垃圾就地减量化处理、资源利用试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日进站垃圾约8吨,日处置废弃垃圾4吨、生物制肥2吨、回收可利用垃圾1.5吨、其他0.5吨,受益人口5000人。
处理站内一台新投入使用的磁性热解综合处理机引起了朱志杰一行的注意。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台机器能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缺氧磁力分解,代替传统高温氧化焚烧,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燃料消耗,而且不会产生二噁英等有害气体,垃圾降解量高达95%至97%,处理成本也有较大幅度降低。
“技术成熟的话,可向全市推广。”朱志杰对该站点“多功能化、景观化、科学化、经济化”的布局给予肯定,并希望象珠镇充分利用好新设备、新技术,不断降低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同时集中精力抓好农户源头分类、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等环节的工作。
花街镇双溪村从2014年开始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采取二次四分法,先由农户将垃圾分成可烂、不可烂,投入集中收集点。可烂垃圾由保洁员运至阳光堆肥房处理,不可烂垃圾由保洁员二次分拣,分成可卖、不可卖分别进行处置。同时,该村以村规民约为依据,以党员联系户制度为手段,开展卫生费收取工作;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和党员积分制管理相结合,形成宣传员、指导员、监督员“三员合一”精细管理工作方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成效显著。
朱志杰对该村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做法给予肯定。他强调,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对农村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循环利用,不仅能改善人居环境,更能“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各镇街区要全面推行“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推广党员联户包干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并将垃圾分类、社会治理、剿灭劣Ⅴ类水、街角小品建设等重点工作列入党员的日常考核,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生动局面,全面推动农村各项事业提挡加速。
朱志杰一行还前往垃圾填埋场进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