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文章导航

  因地制宜 因村制宜 因势利导

  徐华水对全市“街角小品”建设提出要求

  □记者 张赤奎

  本报讯 近日,市委书记徐华水在各镇街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上,专门就当前在全市上下广泛开展的“街角小品”建设提出要求。他强调,全市上下要以“街角小品”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三治四化”和创国卫工作,让全市城乡一天天美起来、靓起来、精致起来。

  今年以来,我市将“街角小品”建设作为提升城乡环境面貌、建设“两美”永康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载体,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街角小品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认筹、群众自筹”的资金筹措方式,全域启动“街角小品”建设,全面掀起建设热潮,走出了一条极具永康特色的环境美化之路。目前,全市启动“街角小品”建设5600个,已建成2700多个。

  “城乡人居环境大变样,处处凸显精致气质。”徐华水充分肯定我市前期“街角小品”建设取得的成效。他说,今年以来,我市将“街角小品”建设作为深化“三治四化”和创国卫工作的主要抓手,持续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整治环境、靓化永康”等环境整治组合拳,天更蓝了、水更清了、道路整洁了、城乡变美了,有力促进了创国卫工作,也有力补齐了新农村建设“富而不美、没有特色”的短板,彰显了城乡环境面貌的地方文化特色,对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升城乡精致气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针对当前如火如荼的“街角小品”建设,徐华水也不无担忧地指出了一些地方“街角小品”建设中出现的“任务观点、重建轻护、偏离初衷、贪大求洋”等问题。他说,市委、市政府提出“街角小品”建设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深化“三治四化”和有力推进创国卫工作,根本目的是提升城乡环境面貌,重点要突出房前屋后、角角落落的洁化、绿化、美化,并赋予文化内涵。然而,有的地方对“街角小品”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出现观念的偏差,盲目建设、贪大求洋、急于求成;有的地方重视程度不够,推进不力,还停留在“完成任务”上;有的地方重建设轻管护,缺乏有效的管理养护手段和机制,建设的时候“轰轰烈烈”,平时管护“无人问津”;有的地方一味追求“高大上”,建设不惜“重金”投入,甚至超出自身资金承载能力,指望通过年终的考核评比奖励来“填窟窿”。

  “‘街角小品’建设不能偏离初衷、一哄而上。”徐华水强调,“街角小品”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势利导,重点突出街角,突出房前屋后、角角落落环境整治美化,从一处街头巷尾、一条城镇干道、一个空间角落、一块空闲地入手,找准“定位”,点准“穴位”,切中“要害”,打通“经脉”,打造协调、得体、舒适的“街角小品”;要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力求有根有魂、有个性有品位、有魅力有活力,进一步提升城乡精致气质;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和管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百姓来共同参与,让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街角小品”建设中,千万不能一味大拆、大改、大建,要注重为历史“留痕”,要有“味道”,记得住乡愁。


永康日报 要闻 00001 2016-08-31 永康日报2016-08-3100014;永康日报2016-08-3100013;永康日报2016-08-3100015 2 2016年08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