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打造放心市场是让百姓有获得感
□本报特约评论员
薛建国
创建放心市场是保住最基本的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美好,是评价一座城市的根本标准。所以,打造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农贸市场,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最大的民心工程。
丽州商城每天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提升软硬件档次,努力打造放心市场“永康样板”。(详见本报24日2版相关报道)
丽州商城的做法是得民心之举。因为农贸市场是“最接地气”的商品供应场所,把它建设、管理好,将为老百姓带来“看得见”的实惠。一座城市,人民群众是否有获得感,或者说生活品质如何,农贸市场是可用来观察的最好窗口。同时,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水准的标尺。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如何,不必去逛高大上的购物中心,只需去农贸市场里转转就行。如果市场内干净整洁、秩序井然,那么这个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也不会差到哪去。
古人云,“城,所以盛民也”。人们聚集到城市,是为了过美好的生活。只有城,没有市,生存尚难,何言生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从这样的视角来看,创建放心市场是保住最基本的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美好,是评价一座城市的根本标准。所以,打造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农贸市场,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最大的民心工程。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事事都得找市场。几根葱、一把菜、一块肉,“菜篮子”虽小,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群众利益无小事,丽州商城打造放心市场“永康样板”,既是顺应文明城市创建的内在要求,也是对人民群众渴求品质生活的真诚回答。可以讲,提升农贸市场的软硬件水平,本质上就是让城市更具人文魅力,更适宜百姓安居乐业,主线也就是民生关怀。因此,打造放心市场,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政治账。政府部门必须明确,创建放心市场也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题中之义。
传统农贸市场,由于空间布局不合理、产品功能分区无序、排水功能不完善、市场管理落后等,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经营秩序混乱、市场安全没有保障、市场环境脏乱等问题。新型农贸市场建设、传统农贸市场改造,要做到产品流通有源头、有检测,打造老百姓信得过的放心市场。
但打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放心市场,仅有良好的购物环境和食品安全保障是不够的,还必须适应移动互联时代人民对生活便利性的需求。如何适应这个需求?走标准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实现功能升级。如注重线下与线上功能结合,通过线上移动端智慧平台建设,打造建设智慧农贸市场,实现居民网上订购、市场上门送货等服务,拓展产业链、更好地满足居民服务需求。再如注重国内与国外产品营销的结合,现代城市农贸市场不应当仅仅销售本地农产品,还应当向居民提供国内、国外的优质农产品。与此同时,要力推进农贸市场品牌化发展、形象化营销。品牌是信誉保证,引入品牌化经营户、品牌化产品,最终形成群众满意、居民放心的农贸市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