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周末为美丽乡村“代言”
徐华水强调,美丽乡村要将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
□记者 张赤奎
本报讯 7日,时值立秋,又恰逢周末,当市民正在为寻找避暑去处犯愁的时候,市委书记徐华水放弃休息,前往舟山镇调研美丽乡村建设,为美丽乡村“代言”。他强调,美丽乡村要将美丽生态转化为生产力,大力发展“美丽经济”,为广大市民提供休憩休闲的好去处。
槐花村三面环山,因宗谱载有“地绿槐茂处田槐花”而得名。走进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徽派风格的村标,上面附着槐花村的简介;村标旁边,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取名“感恩亭”;道路左侧的槐花溪内,成群的花斑鱼在水中嬉戏;村标后面的公园内绿意盎然,青砖铺就的小道曲径通幽;再加上道路两侧的山水田园,组成了一组精致细腻的街角小品,令人心旷神怡。
与村口美丽景致相匹配的是,槐花村内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一片用鹅卵石砌成的绿化带,里面种上了各种花卉。“山好水好空气好,环境好了,人的寿命都长了。”正在村内的百年老樟树下乘凉的87岁老人王秀银乐呵呵地说。去年,该村被评为全省生态宜居示范村。
再过几天,槐花民宿就要正式对外营业了。这家以“闲情·慢生活”为主题的民宿,目前只有4间客房,每个房间均以节气命名,分别为谷雨、小满、白露、小寒,将传统和现代元素有机结合,既有适合年轻人休闲的“发呆屋”,也有适合老年人怀旧的“花床房”,还有适合文艺创作的“创作间”。虽然低调地隐匿于山区小村,但搭上互联网快车的槐花民宿,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营销,已有100多人预定。这不,前几天一批从上海来方岩游玩的游客指定要到槐花民宿居住,民宿的主人只得与相熟的客人“爽约”。
“我是慕名而来,果然名不虚传。”徐华水一路走,一路看,一路点赞。他说,槐花村在街角小品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利用独特的生态资源,结合山水田园风光,大力发展“美丽经济”,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特色发展之路。
徐华水说,发展“美丽经济”,要从游客的角度出发,做足特色文章,在加快硬件设施改造的基础上,着重在“软件”上下功夫,让外地游客感受到永康人的热情、永康人的素质、永康人的服务,真正让游客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本土生活,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受。
上溪里村是个只有100多人的小山村,去年被评为美丽乡村精品村。该村依山傍水,风景秀美。值得一提的是,街角小品在该村可谓遍地开花,木桩、石槽、瓦缸、污水管等废弃物件,被整齐摆放在村民的房前屋后,种上了花花草草,成为一个个美丽庭院中最美丽的景致。
“小山村有小山村的味道。”徐华水对村民的奇思妙想赞不绝口,“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废弃物,堆在一起是垃圾,整修后成了风景。”他说,街角小品和美丽乡村建设,关键是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美丽乡村建设好了,才有发展“美丽经济”的“资本”,而有了“美丽经济”的基础,又能反哺美丽乡村建设,两者互促共进。
走进台门村,房子是石头建的,花坛是石头砌的,路也是石头铺的,仿佛进入了石头的世界。与台门村一溪之隔的端头村,人人动手扮靓家园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每到一处,徐华水详细了解各村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情况,并希望各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美丽经济”。
“建好美丽家园就是村干部最大的成就。”徐华水强调,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丰富,“美丽经济”大有可为,全市广大村干部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干”字当先,冲锋在前,将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当作事业来做,通过干事创业来赢得百姓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