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悦读时光

文章导航

  金妙青:素手银针仁德心

  □见习记者 高婷婷

  金妙青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今浙江中医药大学),行医三十多年,目前周四、周六在望春东路86号“浙江老字号”山川大药房义丰号坐堂。她是一名针灸高手,对针灸有很深的研究,发表过不少有关针灸的学术论文。说起针灸,金妙青感慨良多。

  现代针灸相比古代针灸

  疼痛感减轻且更卫生安全

  金妙青介绍,根据中国传统中医学理论,健康取决于身体内“气”的循环。“气”存在于全身的经络中,穴位便“坐落”在脉络上。当经脉出现堵塞时,“气”便流通不畅,人体机能就会出现紊乱。针灸可以将其打通,使脉络循环恢复正常。这就是针灸的原理。“针灸”一词,最早出自《素闻·病能论》:“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针灸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针灸的第一步,要深入了解病人的病情,观察舌苔、脸色,明确辨别病变属于什么经脉、脏腑,辨明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哪一种原因,然后进行相应地配穴处方治疗。

  金妙青说,中医讲究“治本”。病症成因不同、病变的程度不同,施针的穴位也不同。针灸治疗小病只需几针,而对付复杂的病症有时需要扎上二十多针。古代的针灸疗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穴位,再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穴位上烧灼,借助火的温度把药物的效用传入经络,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现代针灸对器具进行了改良,比如涂硅油针灸针,可减少疼痛感;使用一次性针具,让针灸疗法更加卫生安全。

  三十多年前学针灸

  她在自己身上扎了好多针眼

  三十多年前,金妙青进入浙江中医学院学习针灸专业。金妙认识到,学好针灸技术,必须先掌握阴阳五行、辨证辨症、五脏六腑等理论基础。她找了许多针灸方面的古籍,一边阅读一边摘录。练习针灸时,她用自己做实验,在手臂、腿上、身上扎了好多处针眼。

  金妙青行医三十余年,对针灸有很深的研究,发表过《足三里穴位在临床上的应用》《三伏天温针灸治疗寒痹89例》等学术论文。她坦言,在学习针灸的过程中,她最感激的是针灸专业的老师。上世纪80年代,浙江中医学院条件还很落后,考试时,老师就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摸穴位、扎针。为了不失手伤到老师,学生们就先在自己身上苦练。“老师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立志成为像老师那样敬业的医生。”金妙青说。

  “当医生必须不断学习、研究和创新,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工作后,金妙青依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她常常参加学术培训,钻研和掌握最新的医疗技术和诊疗方法,及时把科技成果应用于临床上。

  山川大药房纪事

  9

  1


永康日报 悦读时光 00003 2016-07-03 永康日报2016-07-0300005;永康日报2016-07-0300006;永康日报2016-07-0300008;永康日报2016-07-0300007;永康日报2016-07-0300011;永康日报2016-07-0300013;永康日报2016-07-0300012;永康日报2016-07-0300014 2 2016年07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