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慢支“夏调”
事半功倍
即将进入三伏天,冬病夏治又成为市民的热门话题。
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治疗某些冬季好发,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今年三伏天的具体时间为:头伏7月17日—7月26日,中伏7月27日—8月5日,闰中伏8月6日—8月15日,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记者 施美园
A
调理脏腑 扶正固本
在山川大药房常年应诊名老中医蔡文梅看来,冬病夏治受益最大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人;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的虚寒体质者。
“中医概念里,慢性支气管炎属咳喘、肺胀范畴,此类人群大多痰湿内阻,初起肺气虚或肺脾两虚,后期致肺脾肾三脏俱虚,且秋冬季节或气候突然变化时容易发作,到夏季,咳痰和喘等症状缓解。”蔡文梅说,根据中医“治病必求于本”和“既病防变”原则,在夏季进行调理脏腑、扶正固本,往往事半功倍。
B
调理方法 分内服与外治
扶正固本的重点在肺、脾、肾三脏,可分为内服和外治。
内服是指根据患者体质、病程、病情轻重及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个体差异,辨证选用中草药煎剂或中成药口服,主要是调节肺、脾、肾三脏功能,以达到养肺、健脾、温肾、纳气的目的。
外治法常用的有穴位贴敷、针灸、熏蒸等,调动人体阳气驱寒的方法。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需要选用,有时需要结合多种治疗方法。蔡文梅举例,比如贴敷,如果在贴敷前先进行针灸疏通经络或贴敷后进行热敷,作用会更明显。
需要提醒的是,冬病夏治主要是一种辅助疗法,效果并非“立竿见影”,一般要坚持3年,才可起到长远效果。
c
不受风、不淋雨 注意饮食起居
肺怕燥,养肺要以养阴为主。在冬病夏治期间,应注意跟随夏季特点,从饮食、起居方面综合调养。
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吃冷饮,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可以适当吃些自己做的清凉饮料,比如绿豆汤、米仁汤、玉米汤,既清凉又除湿。
当下季节雨水多,不可淋雨、涉水,否则会加重体内湿气。此外,也不可多受风,尤其是空调风,建议空调间温度不能太低,否则容易引起感冒、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