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文化印象

文章导航

  五旬大妈主持婚礼用永康话“唱对子”

  希望有关专家记录和研究地方特色婚礼文化

  陈林仙(右一)在主持完婚礼后与朋友合影

  现在的年轻人举办婚礼,大多要从婚庆公司请一位司仪主持婚礼的各个环节,调节婚礼上的气氛,司仪的表现对婚礼能否举办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古代的永康,那时的司仪又是如何主持婚礼的呢?

  芝英镇下柏石村54岁的村民陈林仙目前正在挖掘古代婚礼文化。她说,以前永康人结婚时,也会请专业的司仪,古代的司仪与现代司仪不同的是,古代司仪精通婚礼上的繁文缛节,而且会用永康话“唱对子”,7字一句,两两押韵。

  □记者 程高赢

  古时婚礼司仪说词一般七字一句,用永康话念出

  2015年正月期间,陈林仙参加了村里的布龙队。在布龙队讨彩头时,她妙语连珠念出了许多押韵的吉祥说词,非常讨人喜欢,在村中反响强烈。朋友们都说,平时看不出来,陈林仙这么会说话。

  随后,陈林仙主持了一场中式婚礼。在婚礼上,她全场用永康话主持,吉祥话妙语连珠,精彩的临场发挥再次博得了满堂彩。“

  比如,称赞新人漂亮就说:

  一望媳妇望在头,头发齐整乌油油;

  朵朵珠花亮晶晶,窈窕淑女君子逑。

  讨好公婆就说:

  金烛花开笑点点,今日媳妇接回了;

  看看笑笑真宽活,公婆两老好一下。

  送入洞房时再说:

  金烛花开笑哈哈,媳妇接回应里枝;

  十月怀胎生贵子,公婆想想笑眯眯。

  陈林仙主持婚礼时的说词,都没有经过事先的彩排,全靠根据现场情况临场发挥,而往往是这样的临场发挥更能出其不意,让观众听起来欢乐,东家听起来高兴。

  比如在讨果子环节,最忌讳的就是“分果不均,来宾不悦”的局面,此时陈林仙立马发挥,念出:

  一九分成不同意,你坐二来我坐八;

  吕字分开两张口,大家都是好朋友。

  简单几句串词,活了婚礼现场跃气氛,让了宾客心情快乐舒畅。

  她说,永康古时婚礼司仪的说词极其讲究,一般七字一句,用永康话念出,两两押韵朗朗上口,非常讨百姓欢喜。但因为要随机应变脱口而出,对司仪的反应速度要求也很高。

  向懂行的老人请教,整理创作《讨果子》《嫁女儿》等说词

  陈林仙介绍,古代的婚礼有很多繁文缛节及特殊的称谓。如参加婚礼,现在大家习惯在酒店门口送上一个红包,但在古代,得在一张红纸上写上“燕尔之敬”或“添箱之敬”的字样,然后放在礼物箱子里,请人送到新人家中;给亲家写请柬时,要称对方“尊姻翁”且自称“姻眷侍教生”,意即我是来向你请教的;婚后请新人回门叫“光楣之敬”或“归宁之敬”;祝贺孩子满月叫“月满”之敬;定聘,也就是现今的订婚,叫“文定之敬”。

  古代永康人结婚,通常分为内场和外场,内场主要是闹洞房,外场又分为望恭喜、讨果子、果子谜等活动。不论内场或外场,司仪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称赞主人、接引宾客和行赞礼等。

  陈林仙表示,古代婚礼有时会邀请两个司仪,一男一女或两男的形式主持婚礼。在婚礼上,两个司仪你问一句,他答一句,一来一往, 一唱一和,听上去既喜庆又幽默。其中,行赞礼是一门技术活,要根据现场的情况随机编出押韵的说词,达到愉悦宾主讨个好彩头的目的,难度很高。

  目前,陈林仙已经整理出《望恭喜》《讨果子》《嫁女儿》等说词。“这些说词没有前人资料可以参考,都是我向一些懂行的老人请教,再加上平时自己主持婚礼时的即兴创作集合而成。”陈林仙说,希望能找到研究永康古代婚礼的专家,把自己积累下来的资料提供给他,把这种有着浓郁永康地方特色的婚礼文化记录下来。


永康日报 文化印象 00003 2016-04-24 永康日报2016-04-2400005;28316;永康日报2016-04-2400008;永康日报2016-04-2400009;永康日报2016-04-2400010;永康日报2016-04-2400011;28287;永康日报2016-04-2400012;永康日报2016-04-2400013 2 2016年04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