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悦读时光

文章导航

  与菖蒲有缘

  □蒲禅一味

  这是我第三次去岭脚半坑,专为挖野生菖蒲去的。

  认识到菖蒲可用于清供才一个多月。那天晚上,我去朋友开的“古澄墨”茶室喝茶,看到女主人在拨弄长着许多小叶子植物,才知道这种小草叫菖蒲。女主人告诉我说,菖蒲种类很多,除了端午节用来驱邪的水菖蒲等大型菖蒲外,还有石菖蒲、金钱菖蒲、虎须菖蒲等小型菖蒲,是文人雅士清供上品。我国古代晚上照明用的是油灯,那些读书人在案头摆上菖蒲,其雅趣自不必说,菖蒲还可以去除油烟味,使书房充满一种清香味,更为奇妙的是菖蒲叶片尖在清晨凝结的露珠,滴入眼睛还可以明目……女主人一口气说了好多,我自叹孤陋寡闻,心里也暗暗喜欢上了这小植物。我边喝茶边与女主人聊天,知道本地养菖蒲的人还不是很多,她也刚刚开始种养菖蒲。她养的菖蒲大都是网购来的,有100多盆了,品种与品相好的价格在每盆千元以上。她介绍,在本地山涧或小溪边也能找到这些小菖蒲,石菖蒲她就找了不少,菖蒲种养起来并不难。女主人写得一手好字,小楷写得非常漂亮,写字、品茗,种养菖蒲,都与一个“静”字有缘,可见女主人是个静修之人。

  我打开手机百度搜索“菖蒲”,说“兰花的淡雅、菊花的高雅、水仙的素雅、菖蒲的清雅”,在古代被称为“花草四雅”。菖蒲竟有如此“殊荣”,我着实爱上了这小小的菖蒲了。离开时,我向女主人讨了几株只有三五厘米的小石菖蒲,带回家种养,本来案头上有兰花、吊兰、金钱草等,如今又添菖蒲,的确增添了不少的雅趣。

  岭脚半坑的小溪上那些草竟然是石菖蒲,这也是个意外的发现。春节前有朋友过来一眼就看上了小小的菖蒲,问我怎么也养起菖蒲了。朋友是个文化人,有君子儒雅之风。他说,这些天他和妻子有空就去找种养菖蒲的狗槽、猪槽、香炉之类,已经买到了一些,就等着去山里挖些菖蒲。正月初四,朋友从微信上发来了从方岩山附近挖来的菖蒲,叶子有三四十厘米长。我一看:这不是岭脚半坑的那些水边野草吗?于是打开微信相册,找出前两次去岭脚半坑时拍的照片,朋友肯定地说就是石菖蒲。这让我惊喜,也感到自己与菖蒲有缘分。此前去岭脚半坑,看见清澈的溪水边那一丛丛清绿的小草,我喜欢不已,想拔一些带回家种养,无奈都拔不出根,手里徒留一把叶子。朋友知道我的心思,回来后还专门给我拿来了三株,相约空闲时就去岭脚半坑再挖几株,看看有没有株型小的石菖蒲,叶子短少的石菖蒲更适宜家里种养。

  周末,我们约几个朋友去岭脚半坑挖菖蒲。上午9点30分从城里出发,20分钟后来到了芝英镇的南山岭。我们带着镐头、筐子、袋子,沿着古驿道前行,约20分钟就翻过了南山岭,这里山高林密,薄雾弥漫。我们来到岭脚,溪水淙淙,从岭脚一直往半坑方向流淌。在小溪岸上,朋友一眼就认出了石菖蒲。我们下到小溪里,沿小溪寻觅、采挖,让我们喜出望外的是在长着青苔的石头上发现了叶子短小的石菖蒲。我们专找那些连同石头可以挖的小石菖蒲,和株型好且能连同石头撬起来的大石菖蒲,或者长着多年老根的大石菖蒲。株型特小的石菖蒲能不挖就不挖,石菖蒲生长缓慢,应该留些下次或是后来者采挖了。下午2点多,我们满载而归。这些石菖蒲大都连着石头,挑起来很重,但我们累并快乐着。

  (选自蒲禅一味的微信朋友圈)


永康日报 悦读时光 00006 2016-03-05 永康日报2016-03-0500008;永康日报2016-03-0500009;23809;23817 2 2016年03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