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回乡创办艺园
装扮得像花果园
□项瑞英
永康解放那年冬,我考入永中,每天上学、放学,经常经过今日紫微园处的“哑口学堂”,校长便是闻名沪上的画家、雕塑家、邑人程铿。先生是方岩镇派溪人,字希曾,号“方山子”,毕业于上海美专,校长、名画家刘海粟曾为先生画集作序,有云:“浙永程希曾君性恬淡,善丹青。于花卉翎毛,山水人物无所不精。雕塑造像,尤所擅长。”
淞沪抗战爆发,先生迁回永康,在紫微塘东岸、耶稣堂西侧,面对永康江清流、霞里山红叶建起一座花园别墅洋房。砖柱大门朝南开,内有小池水榭、亭台轩阁,花园小圃果树鲜花,四时迭放,与常见民室颇有不同,后来才知是希伯莱风格建筑。先生在上海开画室时,曾深得沪上巨富犹太商人哈同一家赏识。先生为这位传奇人物的洋商和他的妻子迦陵夫人作过不少画像雕塑,因而名动上海滩。
这座花园洋房石库门上青匾草书“艺园”二字,端庄秀逸,飘潇不群,出自民初书法大家,号称“草圣”的于右任先生之手。而哑口学堂便设在艺园。说起先生办这座学堂,还有一段曲折故事:原来程家的一个女儿和她的夫婿都是哑吧,在上海都进过聋哑学校,精通哑语。先生迁居永邑,在艺园里办起浙东聋哑学校。起初招生不多,七八个哑童而已。除学哑语外还传授些识字计数,同时跟程老先生学些书画技艺。
程家这对哑巴小夫妻我见过。那时程小姐才二十多岁,小巧玲珑,粉脸朱唇,温婉宜人。她的丈夫更是玉树临风,气度翩翩,街头购物,西津闲步,紫微塘垂钓,都很能引动少妇闺秀、碧玉村姑回眸注目。
先生的画室与回廊相通,落地大窗前是半月形的碧水池沼,盈盈绿漪浮着粉荷睡莲,成群锦鲤在田田荷叶、嫋嫋水草中唼喋嬉戏。池侧有架藤绕叶铺的水晶葡萄。那棚墨绿紫藤,自初夏到深秋,藤花开得娉娉婷婷。花园中几树枇杷,数坛月季,姹紫嫣红,娇艳惹眼。靠墙根种着一溜湘妃紫竹,两三棵番石榴,端阳初过,榴花如火,分外鲜丽。园中草花开得最闹的是凤仙,殷红粉白,轻青淡黄,常有姑娘女娃采撷回家捣汁涂指甲。至于大门外就要数围绕在二三亩桃园边的野蔷薇了。为防人偷桃,先生在紫微塘沿挖了一圈二三米宽的深水沟,在园外搭了座木桥,安了扇柴荆小门,挂上牛头铜锁,又在沟边种了一排成障成蓬的荼蘼,一到三月,满藤满枝粉白嫩黄的绣球花便相继怒绽,和园中的桃花争奇斗艳,把九九艳阳天迷人春色渲染得如诗如画,招来些少男少女在柳下水边逗留忘返,如醉如痴。
我同班几个“皮大王”,仗着和程家子女有同窗之谊,总想近水楼台先得月。从落英缤纷时起,便三五天一回在桃园门外边咽口水边转悠,馋得双眼直放绿光。
四月南风小麦黄,五月梅雨杏子香,六月骄阳一晒,这桃腮便莹白红艳起来。暑假中,程师母让外孙女儿珍珍传话,明天桃园开摘,让我们几个去尝尝鲜。程师母立下“约法五章”:不准上树,不准折枝,不准摘未熟透的,一人只能摘两个,不准私掖偷藏,只准摘园门口那一排,不准满园狼奔豕突……摘桃时间到了,程师母千呼万唤,最后钻出桃园的是我。一过小桥,看到同伙手里那一双红大光鲜的水蜜桃,我肠子都悔断了!我怎会瞎了眼,挑了这两个最小最丑的呀!
弹指一挥,六十余年过去了,我们这批草寇今夏重逢,同去紫微园凭吊,茶余酒后,不胜唏嘘。提起当年那顿桃子盛宴,依然唾汁津津,异口同声连呼“真好吃!”还把当年那副馋痨饿鬼模样都画沟壑纵横的老脸上了!
卓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永康日报社联合主办
卓奇杯“老房子·老故事”有奖征文
公司主营:专业仿古建筑设计、祠堂设计、一事一议项目代
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地址:永康市总部中心金州大厦12楼北面第一间
电话:18867190006 87076639
投稿邮箱:ykrbwhzk@126.com
投稿地址:总部中心金贸大厦三楼永康日报社
联系电话:0579-87138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