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大家说吧

文章导航

  “巨伞”下的“简单”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国荣

  这把简单的“巨伞”,折射出民间智慧,不但诉说着民工兄弟们为我市民生工程建设不畏艰辛、苦干加巧干的故事,也提醒人们怎样给他们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9日,在西门桥拓宽工地上,有人用一辆铲车撑起了一把巨大的“塑料雨伞”,工人师傅就在“伞”下施工(见上图)。

  看似一张简单的照片,一处普通的工地施工画面,一句简明的图片说明,显得平淡无奇。不过你细细看,再多看几遍,可能也会有几多感触或感慨——露天作业的工人非常辛苦,不论酷暑严寒、热风冷雨、冰天雪地,他们都在任劳任怨地干活……

  是的,这样的施工场面如今司空见惯。但是,细细观察,这“简单”之中有几多不简单。

  有人说,简单就是幸福。在这里,简单就是速度,简单就是智慧。众所周知,有些建设项目,不得不风雨无阻、星夜兼程地赶进度。图中是一处路桥拓宽的施工现场,一边就是放置隔离铁栏和隔离墩的公路,看上去起码有半幅道路仍在通行中;沿街有楼房,或有单位办公,或有居民居住。在这么个多雨水的冬日,不能因为连绵阴雨而拖延了工期,该干时还得抓紧时间干。

  别看铲车这庞然大物干活时能“轻轻地一抓就起来”,可是有的细活还得像电钻这种小家伙来完成,这时候笨重的它就得“靠一边去”。不过它并未“袖手旁观”,而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用一大块塑料薄膜,为雨中作业的工人撑起了一把“巨伞”。这样人性化的温馨场面,就这样简单地营造起来,也只有像这样干在艰苦环境、生活并不富裕的劳动群体,才能这样简单将就,一如他们简单的劳动性格,简单的劳动目的。因为简单,这些民工兄弟没有太多的奢求。和着一身汗水泥水下了工,可能就在工地的简陋工棚吃盒饭、睡地铺。

  这把简单的“巨伞”,分明是民工兄弟们自己为自己遮风挡雨,自己想办法关怀一下自己。从中也折射出民间智慧,越是野外辛苦作业的工人,越有解决困难的丰富经验,也就越懂得“多快好省”的道理,免去了专门拆建帐篷的材力和人力。想想青藏铁路、四通八达的高铁和高速公路,无不渗透着广大普通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这种“简单”,也说明“办法总比困难多”,值得我们各行各业、各部门学习,在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是迎难而上,还是遇难退缩,都考验着每个人的智慧和作为几何。

  入冬以来,浙江大部分地区雨水偏多,给露天施工作业带来诸多困难。这把“巨伞”,不但诉说着民工兄弟们为我市民生工程建设不畏艰辛、苦干加巧干的故事,也提醒人们怎样给他们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在这寒风冷雨中,他们不但需要为身体遮风挡雨,更需要得到心灵的抚慰,给他们更多的尊重与尊严。想来也简单,比如年关将至,他们的工钱是否足月足额发到了手?他们过年回家的车票能否尽早尽可能落实?这些本来也是比较简单的关怀,看看能否也“简单”地做到?


永康日报 大家说吧 00002 2015-12-13 永康日报2015-12-1300016;永康日报2015-12-1300017;永康日报2015-12-1300019;永康日报2015-12-1300020;17974;永康日报2015-12-1300018 2 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