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大家说吧

文章导航

  联村手册体现的是民生情怀

  □本报特约评论员

  薛建国

  记好联村手册,是一个向群众虚心学习、提升农村工作能力的过程,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种好形式。也许,它只不过是工作中的一个细节,然而正是在细节之中,体现出责任,体现出作风。

  从11月份开始,东城街道干部无论去哪都随身带着一本联村手册。街道要求大家把每天的工作记录在册,有迹可循,让每名干部心系群众,为民办事(详见本报7日3版专题报道)。

  这就是一本民情日记,记下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繁杂琐事,更是百姓的生活冷暖,也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一座桥梁。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党性、社情与民意;它像一杆秤,称出了广大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分量。

  时代在变,农村工作也在变,只有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才能熟悉情况,解决问题。联村手册以“民”字当头,核心在“情”字,干部只有带着感情走基层,带着感情解民忧,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联村手册,联的是民心,是落实群众路线具体化。记好联村手册,必先做好为民服务。因为这个手册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的全是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所以记录好联村手册至关重要,而落实好手册内容更是关乎群众的大事。

  抓落实,就要走到群众中间去,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入群众,就是听民声、察民情,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俯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民院落,到群众中去,敞开心扉,与群众拉家常,成为知心朋友,才能真正了解到村情民意,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帮群众厘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村里实际的发展规划,才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迈向小康生活。

  联村手册不仅要写好,更要落实好。切实帮助解决困难,是其重要一环。其实农村的一些事情,对于干部来说可能是很小的事情,但是对于群众来说就是大事,可能关系到他们的生产生活,所以,我们必须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

  记好联村手册,是一个向群众虚心学习、提升农村工作能力的过程。解决农村问题的办法,有许多是课堂上听不到的,书本上也找不到的,怎么办?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化解矛盾的“土办法”,真正做到“不耻下问”。

  联村手册,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种好形式。而只有当形式与行动达到高度统一,方可称得上“完美”。行动就是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只有当我们做到“心里想着老百姓、本上记着老百姓、最后为百姓办实事”,民情日记才能避免流于形式。

  我们可以将联村手册推广开来,使之成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习惯。也许,它只不过是工作中的一个细节,然而正是在细节之中,体现出责任,体现出作风。一些人之所以工作华而不实,得过且过,或者居高临下,淡漠民情,很大程度是因为对他们在工作的要求上缺乏细节设计,从而导致责任意识淡薄、作风浮夸。如此看来,联村手册就是转变干部作风的一个好推手。


永康日报 大家说吧 00002 2015-12-13 永康日报2015-12-1300007;永康日报2015-12-1300010;永康日报2015-12-1300013;永康日报2015-12-1300015;永康日报2015-12-1300011 2 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