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金雕手”回老家创办根雕艺术馆
展出上百件根雕精品,免费向公众开放
□记者 林群心
近日,位于舟山镇舟山三村的宏天根雕艺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馆内上百件根雕作品吸引了不少村民观看。
宏天根雕艺术馆的主人黄宽宏是中国根艺美术大师,在业内有不小的名气。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木(竹)雕展上,黄宽宏的根书作品《福》获得优秀作品金奖,他本人还获得“金雕手”称号。
在树根里发现美,根书作品“福”获全国金奖
20世纪80年代末,黄宽宏开始从事根艺创作,平时就坐在门外的小院子里工作,这一坐就是30年。黄宽宏一边介绍,一边带着记者参观他创作的各种根艺作品:在水田里休息的水牛,造型优美的茶壶,展翅翱翔的雄鹰,仰天长啸的狮子,如出水芙蓉般翩翩起舞的仙女,高贵如守护万灵的凤凰……
黄宽宏表示,寻找根雕原料很关键,就像寻找宝物一样,很辛苦,却让人乐在其中。“全国大大小小的树根市场我都去过,但并不是每一次去都能找到有中意的树根。”黄宽宏对记者说,为了找到一块好树根,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可以说走过千山万水。
黄宽宏一次在贵州寻根途中发现一个树桩,总觉得有点像什么。经过认真观察,凭着多年养成的眼力,他发现很像“福”字,是可雕之料。他心中暗喜,就和主人聊,最后以低价买回。回家后把这块树根经水冲洗,清理,阴干,精心创作成一个1米多高的“福”字(右图),再配上底板和底座,成为一件国内罕见的根书精品。这件作品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木(竹)雕展上获得金奖。
三顾茅庐求崖柏,创作出得意之作《母仪天下》
黄宽宏从房间里拿出另一件根艺作品,向记者介绍了他的又一件得意之作:这件作品从下往上看,犹如青烟绕柱,缓缓升空,在柱子的顶处,突然结成一只欲展翅飞翔的凤凰。“这个作品名为《母仪天下》,是用甘肃天水的崖柏雕刻出来的。”黄宽宏说,这块崖柏,来之不易。
黄宽宏说:“贵州的树根买卖在全国都是出名的,不止在市场上,在民间也有很多好树根。”当时他在贵州某地挨家挨户寻宝,找了很多天都没有收获,人已经很累了,本来打算放弃,直到敲开一个小伙子的房门,看到了那块崖柏。在那一瞬间,黄宽宏便被它独特的造型给迷住了。黄宽宏迫不及待地想买下它,于是便和那个小伙子商量价格。没想到,那个小伙子自己也很喜欢这块崖柏,直截了当地拒绝了他。
当时他很失望,但转眼一想,只要自己出对价格,并和这小伙分享自己对这块崖柏的感觉,再加上诚意和想法,肯定能说服他。于是,他便记下了这个小伙的电话和地址,并开始为第二次造访做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我是‘三顾茅庐’啊。虽然第二次还是被拒绝,但我能感觉到那个小伙正慢慢被我‘感化’。”黄宽宏笑道,后来,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他如愿以偿,买下了那块崖柏,并用它雕刻出了《母仪天下》这件作品。
出身于根雕世家,下一步打算设立根艺传承基地
黄宽宏可以说是出身于根雕世家。他的爷爷叫黄桂玉,是清末民初我市一个很有名气的细木名家,而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木雕。
“爷爷16岁开始学习雕艺,18岁就开始带徒弟了,很多人慕名前来向爷爷拜师学艺。”黄宽宏拿出一本图册,向记者展示当年黄桂玉师傅的一件根艺作品——“根雕圆桌”。“这个圆桌是我爷爷在1910年创作的,在当时很受欢迎。”在讲述爷爷的作品时,黄宽宏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创作作品的同时,黄宽宏还积极参与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工作,为发展中国根石美术事业做出了贡献,今年9月,他被学会授予刘开渠根艺奉献杯。
“根艺创作是我的毕生所爱,是我的价值所在,而舟山老家是我根艺生涯开始的地方,我想把自己的根艺带回去。”黄宽宏说,这就是在舟山老家成立宏天根雕艺术馆的初衷。“现在,根艺已经成为浙江省非遗保护项目,自费创办根雕艺术馆,也算是为保护根雕非遗奉献一分力量。我还打算在老家设立根艺传承基地,进一步弘扬根艺文化。”
黄宽宏在创作根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