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文化印象

文章导航

  台州“文化走亲”走进我市

  感受农耕文化

  聆听别样《水浒》

  □记者 程高赢

  近日,台州市公共图书馆“共筑中国梦,文化一家亲”——“文化走亲”活动在我市图书馆举行,《老行当》《路桥灰雕》《临海农耕文化》《大奏鼓》《玉环非遗图片展》《天台石窗》《仙居花灯》《章文晋生平事迹图片展》等8个图片展览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看(下图),还有160多位市民参加“赵宗彪趣谈《水浒传》”讲座。

  据悉,此次“文化走亲”活动图片展在市图书馆二楼大厅展出,免费开放至12月14日。

  现在吃爆米花

  吃不出儿时的味了

  虽然老行当具有地域性,但在台州和永康两地,扎根于民间土壤的农耕文化有许多共同之处。做年糕、剃头、扯白糖、打炒米……台州摄影师洪明辉带来的老行当图片展,生动展示了街头巷尾渐渐消失的老行当、老艺人,引起了在场市民的强烈共鸣。

  78岁的徐立军在一张“剃头”的图片前流连忘返,看得津津有味。他说:“以前,剃头匠会一边理发一边和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唠家长里短,聊着聊着,剃头、采耳、刮胡等活都干好了。现在这样的剃头匠难找了。”

  在“打炒米”展板前,80后施晓芳看得入了迷。“这个打炒米以前我们永康也有。小时候母亲舀了米交给师傅,看他把米倒入膨化锅中,架在炭火上不停翻转。‘嘭’的一声巨响之后,白花花的米花倾泻而出,整条小巷都是甜甜的米香。”施晓芳说,现在偶尔也能看到一些老师傅在爆米花,但总觉得吃不出儿时那股味道了。

  《水浒传》中的大财主卢俊义

  堪称宋代“马云”

  在这次台州文化走亲活动中,趣谈《水浒传》由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赵宗彪主讲。他以文化和法治的视角对经典名著《水浒传》作进行解读,以新视角让在场160多位市民重新认识了梁山好汉。

  赵宗彪认为,《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中最市井化的小说,也是同一般民众最贴近的名著。“《红楼梦》写的是官宦大族、豪门世家之事,同一般百姓的生活不大密切;《三国演义》写的是改朝换代的上层权谋之争,与工农群众关系也不大;《西游记》说的是妖魔鬼怪与天堂神仙,同一般民众的生活更是有点远;只有《水浒传》,说的是‘咱百姓自己的故事’,所以特别亲切。”

  赵宗彪的讲解通俗易懂,而且分析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就连13岁的小朋友鲁慷慷也听得有滋有味。“我以前读过一遍《水浒传》,但不知道里面还有这么多故事。”鲁慷慷说,读过一遍原著,再听一遍赵老师的讲座,有了新的认识。大财主卢俊义堪称宋代“马云”,自然成了宋江、吴用密谋逼上梁山的不二人选。


永康日报 文化印象 00006 2015-11-22 16376 2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