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馆隶书创作班学员自发组织泰山访碑之旅
与前人对话 领略自然书法艺术气息
学员们在经石峪旁合影
近日,市文化馆免费培训班10多名隶书创作班学员,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金华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吴文胜老师带队,自发组织来到泰山学习观摩摩崖石刻,受益匪浅。
正如学员胡洪进所说:“这些碑文虽长期经受风化和剥蚀,字迹已模糊,但其精妙之处融合篆隶、妙化为楷,透露出一种静、慈、和、宽、厚、博的自然书法艺术气息。”
□记者 程高赢
书法老师讲解书法石刻艺术并现场创作示范
此次学员们学习观摩的重点是泰山书法石刻。
在五岳独尊泰山,历代石刻存于今者有2500多处。真草隶篆,既有大家手笔,也有石匠之书;既有帝王御笔,也有黔黎之说;既有鸿篇巨制,也有一字之惊;既有龙飞凤舞的粗犷片石,也有龟跌螭首的精雕细磨,堪称一座中国书法立体展览馆。泰山南麓斗母宫东北一公里处的花岗岩溪床上,刻有2000余字的《金刚经》。其书法古拙、字大径尺,岩石之上常年流淌着山泉碧水,这一异想天开、空前绝后的杰作,历来为书法爱好者所爱。
大家一路寻着前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来到经石峪。峪中一片3000平方米大石坪上,镌刻着1400多年前摩勒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部分经文,字径50厘米,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非常壮观。大字遒劲古拙,篆隶兼备,被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宝,也是“泰山三瑰宝”之一。在守经人的热情接待下,大家在简易的石屋里静听吴文胜老师讲述其中精髓,吴文胜还在千年经石峪边亲自示范,让学员有更直观的感受。
胡洪进感叹,初次接触这石刻《金刚经》,欣赏似隶非隶、似楷非楷的碑文,你若缘隶便隶,你若缘楷便楷,妙在一念之间转换的写经体独特面貌。学员们亲睹真迹又有老师讲解,令人感受到其中静、慈、和、宽、厚、博的自然书法艺术气息。
第二天,大家来到岱庙观摩秦汉碑石。通过吴文胜的讲解,大家了解目前所立张迁碑是明人复刻品,汉原刻石已无存。吴文胜还拿出明拓印本字帖,现场与学员们一起对照分析,痕迹几乎是吻合的,只是碑上线条略觉纤瘦,而拓本上的粗犷、雄浑。旁立的衡芳碑和张迁碑形成了鲜明对比,一碑自有一碑的妙处。不同的感觉令学员们深刻于心,回味无穷。
鼓励学员提高书法创作水平,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市文化馆每年定期向市民开放免费培训班,涵盖舞蹈、书法、器乐等交流和学习课程,深受市民欢迎。有些学员在学完普及班后继续学习,隶书创作班便是在免费书法培训班的基础上提升而设。
“这10多名学员从隶书普及班学起,到隶书提高班,再到隶书创作班,脱颖而出,是培训班中的佼佼者。”市文化馆馆长胡驰鹤介绍,由于学员们在隶书创作上日益精进,市文化馆还定期邀请各地书法名家来为他们授课,其中就包括全年在此班指导的吴文胜。
吴文胜评价隶书提高班的学员,其作品有特色,有个性,有创新。然而书法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书写、章法的精巧,还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和气质修养。“泰山石刻是蔚为壮观的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尤其是泰山《金刚经》,字逾一尺,笔法隶楷参半,结体雄深拓展,是魏体楷书的最佳范本之一,非常值得学员们观摩学习。”吴文胜说。
吴文胜表示,欣赏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通过书法作品与书法家“对话交流”。而赏得此境需要赏者“见智”“见性”,悟得书法之“出法”“意境”“气质”之妙理。学员们纷纷表示,泰山一览,感受了与名家对话之佳妙,懂得自然融洽表达的书法理念。
胡驰鹤介绍,除了定期邀请各地书法名家来为学员们授课、外出学习观摩外,市文化馆还将鼓励学员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参加书法比赛送春联下乡等,真正达到文化为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