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大家说吧

文章导航

  “虎啸”背后更应看重“生态红利”

  □本报评论员

  张赤奎

  对塘里坑村来说,山里有没有虎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村里如何利用好生态资源,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向村民源源不断地释放“生态红利”。

  10月中旬,象珠镇塘里坑村的两名妇女在山上捡板栗时,听到山林中不断传来几声类似“虎啸”的叫声,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落荒而逃。15日,本报“永康新发现”栏目记者三人直奔塘里坑村,实地探寻“虎踪”,发现了一些野生动物活动迹象(详见本报18日15版相关报道)。

  据报道,采访组结合实地探寻的情况,经过梳理和分析,推测当地极有可能有金钱豹等猛兽活动,但可基本排除有华南虎出没。不过,山上究竟有没有虎豹,需要权威部门进一步论证和找寻。如果真发现有虎豹出没,对全体市民而言,自然是一大喜事。即便最终论证结果是个美丽的“误会”,也不必为此而感到失落,毕竟,对当地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更应该注重“虎啸”背后的“生态红利”。

  “塘里坑处于深山区,山高林密”“有野猪、野兔、山麂等动物出没”,从报道中的只言片语我们不难发现,塘里坑村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这也是我市近年来封山育林、创建森林城市取得的丰硕成果的直接体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当下大多数人的共识。比如,每逢周末或假期,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奔向生态好空气佳的地方,呼吸清新的空气,领略不同的风情,放松忙碌的身心。城里人的这种生活选择,有力地推动了乡村生态游的升温。这就是一种“生态红利”。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说起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很多人都会有一种惯性思维:要么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要么从经济发展中腾挪出大笔资金来治理生态环境,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似乎天生就是一对矛盾体。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厘清“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没有想到生态环境也可以释放发展红利。

  生态环境,既是资源,也是资本,要把生态资源当作资本来经营。优美的环境是发展农家乐、旅游业的依托,能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村里增加了收入,不但村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还能增加生态建设的投入,形成良性循环。比如前仓镇大陈村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精心打造旅游特色村,民宿经济做得风生水起。大陈村向生态建设要经济“红利”,既是先进的理念,也是成功的实践。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既是国家层面的刚性要求,也是我们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而对于拥有得天独厚生态环境的塘里坑村,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良机。

  所以,对塘里坑村来说,山里有没有虎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村里如何利用好生态资源,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向村民源源不断地释放“生态红利”。


永康日报 大家说吧 00002 2015-11-22 永康日报2015-11-2200021;永康日报2015-11-2200022;永康日报2015-11-2200024;永康日报2015-11-2200025;永康日报2015-11-2200023 2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