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百姓故事

文章导航

  为了用摄影表现

  颜真卿的“屋漏痕”

  7人历时两个

  多月创作《岩宕》

  □记者 章芳敏 林群心

  本报讯 14日上午,市摄影家协会7名成员共同创作的《岩宕》摄影作品在五金广场三楼的摄影艺术馆展出。他们历时两个多月,拍摄了80多个岩宕,从上万张照片中挑出15幅进行展览。

  创作灵感源于颜真卿的“屋漏痕”

  古时候,书法家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时,提出了“屋漏痕”这种艺术效果的比喻。对此,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卢广对“屋漏痕”印象颇深,也盼着有一天能把“屋漏痕”通过摄影表现出来。

  幸运的是,今年的一次摄影活动中,卢广发现我市舟山镇的岩宕上面就有很多屋漏痕。这下,他的拍摄灵感瞬间被激发出来。

  “如果能把这些岩宕上有屋漏痕的照片展示出来,何尝不是很好的艺术品?”想到这里,卢广就把拍摄岩宕的想法告诉几位摄友。结果,他的建议很快得到了朱革承、应新新、应昭旭、徐宏涛、陈国勇和俞海的响应。

  于是,他们7人很快就开始行动起来。陈国勇主要负责整理文字材料,应新新和俞海主要负责寻找岩穴,朱革承、应昭旭和徐宏涛主要负责前期照片的拍摄和整理,而卢广主要负责高难度照片的拍摄等。当然,每次前去拍摄岩宕,他们都是紧密配合,大家都会把好的素材先收集回来,再进行加工处理。

  带上梯子拍照,整整拍了两个多月

  今年夏天,他们7人在天刚亮就起床,带上相机、梯子等工具,驱车到舟山镇拍摄岩宕。为了拍出屋漏痕的效果,他们采用佳能5DSR相机拍摄,技术手法上采用远距离长焦加后期接片处理,所以一幅作品往往是由几十张照片拼接而成。而拍摄这些作品需要平视,所以他们只好用上梯子,人站到梯子上拍。事后回忆起来,他们当初站在梯子上拍照,想想都还有些后怕。可是,当时为了拍出更好的作品,根本就没有顾及这些。直到天色黑了,他们才收工回家。

  整整两个多月时间,他们共走访80多个岩宕,拍摄了上万张照片。他们把这些作品通过幻灯片播放,挑选出不同场景最好的几张照片,再经过一次次精挑细选,最后选了15幅作品参加展览。

  《岩宕》摄影作品对舟山采石文化小镇建设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作品在平遥、丽水摄影展展出后,在摄影界和美术界都取得了较大的反响。来自法国的艺术家、仰光国际摄影展策展人克里斯多夫看到照片后专程来到我市,邀请创作者参加国际影展,并参观舟山岩宕。

  图为《岩宕》作品之一


永康日报 百姓故事 00009 2015-11-17 永康日报2015-11-1700008;15979;16014;永康日报2015-11-1700020 2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