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吕氏文化中心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宣传儒家文化
同学55年后聚会 请村民看戏同乐
前几天,“吕氏文化中心”热闹非凡。哈尔斯公司董事长、吕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吕强先生为40多位1960年西溪初中首届学生举办同学会,请了浙江婺剧团为村民演出三天三夜戏。观众不仅是龙山镇太平村村民,就连附近村庄甚至东阳、磐安等县市的戏迷也蜂拥而来。应吕强先生邀请,我也前去凑热闹。
□通讯员 若竹
东阳戏迷从微信群里获知太平村做戏
用“观者如云”来形容热闹的场面一点也不过分。文化中心右侧临时搭建的上千平方米戏场,里里外外都挤满了人,戏场周围摆满了摊点与娱乐设施,水库边的公路两侧停满了小车、摩托车。下午演出的曲目是《状元与乞丐》,由于人多场内显得有些闷热,但丝毫没有影响乡亲们看戏的热情。大家对戏中的情节耳熟能详,边看边议论:“都说富贵在天、生死由命,现实并非如此。你看文凤、文龙俩兄弟,一个是状元命,另一个是讨饭命,但结果完全倒过来了!”“棒头出孝子,这古话还得信。家有万贯财产也经不起败家子败的。”“都是这位娘舅不好,算什么命!”……
坐在前排的一位观众转过头来主动与我搭讪,听口音不是当地人,一问竟是来自东阳的戏迷。我问他怎知道这里有戏看,他挥挥手中手机:“微信群里有啊!”“这戏以前看过没有?”“看了好多次,有些台词都能背了!但每看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样。”他告诉我,晚上还要接着观看《江南第一家》,这出戏取材于浦江县郑义门的故事,陈美兰亲自担纲主演,肯定很精彩。看我听得认真,他越讲越来劲,那种享受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读《太公家教》领略传统儒家文化
小时候我跟着父亲赶过戏场头,长大后却再也没有踏进农村戏场好好看过一场地方戏。今天的场景深深地感染了我,也第一次发现乡亲们这么喜欢看戏,对戏中情节津津乐道。我感觉到,大家不只是赶赶热闹,更是表达一种渴望,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的崇尚。走出了戏场,走进“吕氏文化中心”参观,在“荟萃苑”,我发现不少人驻足观看《太公家教》,有的大人还领着小孩大声朗诵起来。“得人一牛,还人一马;往而不来,非成礼也……”这篇洋洋千言《家教》,包罗了仁、义、礼、廉、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通俗的语言包涵着为人处事的基本守则。“积财千万,不如明解一经;良田千顷,不如薄艺随身。”这不是教人要好学要自立吗?道理深入浅出,让人一看就明白。“现在年轻一代缺乏的正是这种观念与精神啊!”一位带着小孩观看的妇女感叹道。
透过《太公家教》,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让人感受到传统儒家文化那深邃恒久的魅力。从《状元与乞丐》的演出到《太公家教》的传承,我进一步体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含义。“吕氏文化中心”正是运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与熏陶,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座主要由吕强先生牵头投资1300多万元创建的“吕氏文化中心”,七年来,每年3月26日的祭祖活动、一年一届的国学夏令营、一年一次的“哈尔斯杯”中小学生书法大赛等已形成惯例。不得不令人信服吕氏后人对精神家园的坚守与执着、做事的眼光与胸怀。